佛教和傣医的“五蕴”理论异同

besoo2020-01-13  222

导读:"五蕴"为佛教概念,是梵文skandha的意译,"蕴"有积聚之意。  佛教认为世界可分为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人属有情众生)。器世界以地、水、火、风为基本质,有情世界由心、物两大要素构成,分而言之,名为&…

佛教和傣医的“五蕴”理论异同

"五蕴"为佛教概念,是梵文skandha的意译,"蕴"有积聚之意。

  佛教认为世界可分为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人属有情众生)。器世界以地、水、火、风为基本质,有情世界由心、物两大要素构成,分而言之,名为"五蕴"。一切物质现象为色蕴,受、想、行、识四蕴为心。

  色指实有之物质而言,有具体、抽象之别。任何色法皆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受蕴"为领纳种种顺逆境界而生起之各种感觉。可分为身受、心受两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为用。外境之事物,由理所构成的知觉与表象名"想蕴"。 "行蕴"指人缘种种境界时,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心理活动,并促使行为活动以成其事。"识蕴"为具有分辨功能的意识活动。能了解辨别一切,为有情精神活动之主体。

  佛教五蕴学说,是为了说明"人无我",即"人"没有实体,唯有假名。"我"只是各种五蕴要素的暂时和合,一切无常有为,皆因缘而生,"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傣医称"五蕴"为"夯塔档哈",认为人类由五种实体集合而成。其"五蕴"定义与佛教大同小异。但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被傣医药吸收、借鉴其积极的、实体的成分,结合人体生物组织结构和精神意识,将五蕴分为"心蕴"、"形体蕴"、"受蕴"、"知觉蕴"、"组织蕴"。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821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