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学(2)
    令人欣慰的是,距医圣张仲景时代不远的汉末晋初产生了一位医学家,他担负起了这一光荣的使命。此人就是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王叔和出身寒门,对医学特别喜爱。他刚行医的时候,因为家贫,穿得破破烂烂,人们都瞧不起他,也不相信他的医术。有
    besoo2020-1-13
    1780
  • 脉学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besoo2020-1-13
    1940
  • 谈中医“切脉”(2)
    有病家会说:我以前看过的老中医真能准确说出我的毛病。其实病家有所不知:医生道出的大多只是病家的症状而更多并非疾病的诊断。当然,在对不能言语的病家的诊断中,单倚切脉的情况较多出现,但这一因所病单纯不杂,二是病因急重而主要矛盾突出病机简明,三是
    besoo2020-1-13
    2060
  • 谈中医“切脉”
    由于传统文化中一些尊古尚玄好巧的流弊和西方科学实证量化思想的两相积存,故对切脉存在着或过分推崇迷信或质疑反对甚至堂皇弃之的言行。那么,我们当取何种识见方较中肯呢?  对于悬丝切脉的传说,窃以为在避讳森严的古代是较有可能实际存在的,但从文献记
    besoo2020-1-13
    2290
  • “切脉”辩(2)
    有病家会说:我以前看过的老中医真能准确说出我的毛病。其实病家有所不知:医生道出的大多只是病家的症状而更多并非疾病的诊断。当然,在对不能言语的病家的诊断中,单倚切脉的情况较多出现,但这一因所病单纯不杂,二是病因急重而主要矛盾突出病机简明,三是
    besoo2020-1-13
    1980
  • “切脉”辩
    由于传统文化中一些尊古尚玄好巧的流弊和西方科学实证量化思想的两相积存,故对切脉存在着或过分推崇迷信或质疑反对甚至堂皇弃之的言行。那么,我们当取何种识见方较中肯呢?  对于悬丝切脉的传说,窃以为在避讳森严的古代是较有可能实际存在的,但从文献记
    besoo2020-1-13
    2390
  • 淡浮子老师切脉心得(3)
    切脉六感之韵律论  脉搏有正常的韵律,韵律失常可分两类:一是绝对失常。象结代脉。二是相对失常。相对失常时脉搏的搏动间隙稍微不一致,时快时慢或脉力时大时小。这就像一个人拿着锤子打桩,开始时精力充足,打桩的速度均匀,力度相当。当他疲劳时,他就维
    besoo2020-1-13
    2560
  • 淡浮子老师切脉心得(2)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
    besoo2020-1-13
    2530
  • 淡浮子老师切脉心得
    淡浮子:现今中医大多不擅长切脉,现将本人临床摸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切脉是触觉,以普通人的触觉来说,只能感觉到六种感觉:脉位(浮中沉)、脉力(力度)、脉体(长短粗细)、速率、韵律、硬度(脉体的软硬度)。所有的脉象
    besoo2020-1-13
    2490
  • 切脉诊病(4)
    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  如最近治疗一位经常反复腹泻多年的老年患者,就诊
    besoo2020-1-13
    1560
  • 切脉诊病(3)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又
    besoo2020-1-13
    1530
  • 切脉诊病(2)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
    besoo2020-1-13
    1650
  • 切脉诊病
    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
    besoo2020-1-13
    1580
  • 脉诊在临床的重要性(3)
    脉之重要,不可不察。
    besoo2020-1-13
    2380
  • 脉诊在临床的重要性(2)
    关于脉学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时珍有四诊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诊之末到否定脉诊的地位,古今附和其说者为数不少。而孙思邈认为,夫脉
    besoo2020-1-13
    2040
  • 脉诊在临床的重要性
    说起学切脉,老师们在讲课时必定要把《内经》中的“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以及王叔和《脉经》中的“脉理精微,其体难辨,浮紧弦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两句话背
    besoo2020-1-13
    2930
  • 趣谈中医切脉(2)
    其实,中医诊察断病,素来须望、闻、问、切“四管齐下”———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地辨证施治,这是众人熟知的常识。至于中医切脉的专著,当推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时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最驰誉中外。顺便一提,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的切脉术作为现代
    besoo2020-1-13
    1650
  • 趣谈中医切脉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二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
    besoo2020-1-13
    1630
乐雅养生网
乐雅养生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美容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