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状态的诊断_高凝状态的鉴别

besoo2020-01-13  41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高凝状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临床最常见的浮肿,眼脸浮肿,有些腰痛、高血压,有个别病人体验时偶而发现了尿蛋白,这时可能形成了肾小球肾炎。如果肾小球肾炎没有治好,可能合并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因为肾小球是过滤…

高凝状态的诊断_高凝状态的鉴别

乐雅养生网导读:高凝状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临床最常见的浮肿,眼脸浮肿,有些腰痛、高血压,有个别病人体验时偶而发现了尿蛋白,这时可能形成了肾小球肾炎。如果肾小球肾炎没有治好,可能合并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因为肾小球是过滤的,如果它不能把体内废物、毒气正常排出体外,在体内储留形成一种多脏腑多系统的综合症,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成立了。这时症状比较复杂了。

血管内凝血: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本病又称: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消耗性凝血病或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凝血障碍:是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功能不良等一种或多种的凝血环节异常,抗凝物质的缺乏或增多,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均可导致凝血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改变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g/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有:

(1)肝素:主要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常用剂量50~75mg/d静滴,使ATⅢ活力单位在90%以上。有文献报道肝素可减少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但其作用机理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肝素(MW65600)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目前尚有小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日一次。

(2)尿激酶(UK):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导致纤溶。常用剂量为2~8万U/d,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并可与肝素同时静滴。监测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使其在90~120分钟之间。UK的主要副作用为过敏和出血。

(3)华法令:抑制肝细胞内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常用剂量2.5mg/d,口服,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在正常人的50%~70%。

(4)潘生丁:为血小板拮抗剂,常用剂量为100~200mg/d。一般高凝状态的静脉抗凝时间为2~8周,以后改为华法令或潘生丁口服。 有静脉血栓形成者:①手术移去血栓。②介入溶栓。经介入放射在肾动脉端一次性注入UK24万U来溶解肾静脉血栓,此方法可重复应用。③全身静脉抗凝。即肝素加尿激酶,疗程2~3个月。④口服华法令至肾病综合征缓解以防血栓再形成。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高凝状态的诊断,高凝状态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高凝状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乐雅养生网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31604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