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1)(3)

besoo2020-01-13  203

导读:(5)菌药。是用毒菌制成的毒药。其制作过程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蛇,汲水洒草,数日菌生,采取为末,人酒毒人",或"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毒人至烈"。由于当时岭南…

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1)(3)


  
  (5)菌药。是用毒菌制成的毒药。其制作过程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蛇,汲水洒草,数日菌生,采取为末,人酒毒人",或"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毒人至烈"。由于当时岭南俚人制造的5种毒药传入中原,并对人们产生了危害,因此《肘后方》和《太平圣惠方》专门列出了解岭南俚人毒药的诸方。

  《岭外代答》详细记载壮族民间烧炼水银的方法。"邑人炼丹砂为水银,以铁为上釜、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细眼铁板,下釜盛水埋诸地,合二釜之口于地面封固之,灼以炽火,丹砂得水化为霏雾,得水配合,转而下坠,遂成水银"。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密封蒸馏法,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是较早的记载。

  我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毒药用于医疗的明确记载。"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碱艾治其外也"。《神农本草经》中己记载了许多毒药。到了唐代,用于医疗的毒药已达120多种,这些毒药在壮族地区大多有分布,如水银、雄黄、钩吻、乌头、巴豆、杏仁、斑蝥等。壮族早就知道使用本地生长的某些毒药来治疗疾病,如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了壮族先民在当时用菌药烧灰治疮济、用坞嗦解蛇毒、用蟆蛤治风毒和热毒等经验。宋代,壮族民间使用有毒的蔓陀罗花治疗小儿积疾,这一经验被周去非收入了《岭外代答》中。广西桂林的铅粉,临贺(今贺州)的锡矿、水银、丹砂、钟乳石、土硫磺在唐宋时期属国内的优质矿物药。此外,本地人用黄药子治瘦疾、用丁公藤治风疾、用罗裙带治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经验以及毒药蔑麻、巴豆、羊掷踢、半夏、山豆根、皂角、薯EE等被当地明清时代的县志或府志收入地方物产中。还有制造独特的蛇酒也用于治病,如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陈班《桂林郡志》记载:"蛇酒,出滕县,土人尝以蛇置酒内同烧,味极香自严,能去风湿。”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817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