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大汗淋漓是咋回事

besoo2020-01-13  311

导读:出汗原来是好事,可以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大夏天要是不能出汗可太难受了。但是不正常的出汗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口干、头晕、乏力、易感冒等不适。过多的出汗会使尿液减少,影响肾脏功能,还会造成血黏稠度加大…

辨证论治:大汗淋漓是咋回事

出汗原来是好事,可以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大夏天要是不能出汗可太难受了。但是不正常的出汗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口干、头晕、乏力、易感冒等不适。过多的出汗会使尿液减少,影响肾脏功能,还会造成血黏稠度加大,容易发生血栓。

  中医认为,汗证是营卫不和所致的腠理开合失常、津液外泄引起的非生理性出汗。时时出汗,不热不动也出者为自汗;夜间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恶寒战栗,汗出热退为战汗;大汗淋漓、虚冷困乏者为绝汗。妇女更年期常阵发性出汗,属于自汗,结核病、风湿病患者常有盗汗,风寒感冒或感染患者的出汗情况可很复杂,如内伤虚损、气虚或阴虚、营卫不和等都可以有多汗的症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退热,给患者开的解热镇痛药过多,输液速度过快,或一些化疗药引起的发热,以及采用“热疗”都可发生多汗。如果长久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阳气衰微,四肢厥冷,则应关注是否危重之证,防止虚脱。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701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