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28)

besoo2020-01-13  180

导读:(1)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有能过度劳累。  (2)饮食调量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辛辣之品过量饮酒。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人体,尤其在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  (4)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

气血津液病证(28)


  
  (1)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有能过度劳累。

  (2)饮食调量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辛辣之品过量饮酒。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人体,尤其在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

  (4)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复发。

  便血凡血自大便而下,或血便夹杂而下,或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均称便血,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后世医家又以血之清浊而立肠风、脏素之说。西医所指的肠道炎症、溃疡、息肉、痔疮,及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等属于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
  
  主要与风火热毒或阴寒内伤、寒气下迫有关。

  (1)火热伤络:暴饮暴食,或酗酒过度致迫血妄行,渗入大肠发为便血。

  (2)湿热下注:久居潮湿之处,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热,热伤阴络,营血失道而致便血。

  (3)脾胃虚寒:久病失养,劳倦过度,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血离脉道,而为便血。

  2、辩证论治
  
  便血之证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故临证时要分清虚实,然后确立治疗原则。

  (1)肠道湿热:
  
  证候: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选血后便,或腹痛,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675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