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热病-湿热俱盛则下闭上壅,当开泄清热

besoo2020-01-13  263

导读:薛雪(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此,湿热病变与时令气候和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长夏初秋,暑湿交蒸,故多湿热为病。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易致湿邪内生,如再感湿热,则内外合邪,往往出现湿热俱盛之候。  湿盛…

治疗湿热病-湿热俱盛则下闭上壅,当开泄清热

薛雪(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此,湿热病变与时令气候和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长夏初秋,暑湿交蒸,故多湿热为病。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易致湿邪内生,如再感湿热,则内外合邪,往往出现湿热俱盛之候。

  湿盛的重心在脾,其症身热稽留,汗出不退,渴不引饮或喜热饮,胸闷泛恶,四肢倦怠,身重头蒙,神情呆钝,小便浑浊,大便溏泄,脉象濡缓, 舌苔白腻等。热盛的重心在胃,其症身热增高,口苦作渴但不欲多饮,胸痞干呕,心烦溲赤,便秘或溏而不爽,舌苔黄腻甚或干燥,舌边尖红,脉象濡数等。湿热俱盛则下闭上壅。所谓“下闭”,乃湿热之邪与肠腑积滞相结,传导失司,故便秘或热结旁流,腑气壅塞,则腹满:痛,拒按,湿热蒸腾则发热, 日晡尤甚,舌苔黄腻而干。所谓“上壅”,乃湿热蒸腾,正邪剧争,而火性炎上,故高热恶热,渴饮气粗,呼吸因之增大加快,上扰神明,则可见烦躁昏蒙等症,形成一派表里上下充斥肆逆,三焦俱困之象,最易产生耳聋、干呕、发痉、发厥,而成危殆变局。

  下闭上壅是湿热病情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邪气处于极盛的时期,应予足够重视。但须抓住它的要领,治疗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泄清热。这时赛比较明显,故必须清泄,,以祛除邪热。孙老认为:“毒寓于邪,毒随邪人,: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湿毒去则热不除,而变证必生。”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偏于上壅者则重用生石膏。因生石膏为治阳明气分高热之主药,“湿热郁蒸阻遏清阳,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毒火煎熬;上扰神明非冰水不以制其燥”,故常用冰水煎煮汤剂。偏于下闭者则应用大黄以攻下逐邪,“毒势深重,火焰沸腾,若不扫尽狂氛,则难存阴液”。在常用方剂中,轻症者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以清热解毒燥湿。方中黄芩清热燥湿;连翘清热解毒;藿香、白豆蔻芳香化湿;滑石利湿泄热;晚蚕沙、丝瓜络宣气通络;石菖蒲泄浊开闭,以宁心安神。一日奇曰幼濬险 智螺披知 刚发热可退,下闭上壅解除,而诸症自愈。热甚者,可加用生石膏,增强清热作用;咳嗽未除者,可加杏仁以宣肺止咳;兼呕吐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热结旁流者,加瓜蒌、黄连以燥湿清热;小儿抽搐惊口者,加钩藤、地龙以息风定惊。重症者则用凉膈散以清热解毒泻火,宗“阳明之邪,仍假阳明为出路”之旨。方中连翘、黄芩、竹叶、薄荷辛凉苦寒药散发火邪于外,大黄、芒硝、甘草开泄热结于内,用梔子清泄三焦热邪,这样表邪得解,下闭上壅也就可以自除。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644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