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痉病(12)
    不宁腿(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双小腿深部难受或酸痛,小腿肌肉痉挛、发紧或深部如虫爬、瘙痒等感觉。病因常不明确。刘氏认为肢体疼痛、痉挛等症内属肝血不足,外为风寒湿邪所侵,经气不利,筋脉失濡所致。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甘草、生米仁、生地、宣木
    besoo2020-1-13
    1700
  • 第三节 痉病(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1966年开始,进行了中医治疗流脑的临床研究。按照中医治疗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用辨证分型的方法,将病人分为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阴衰竭、热郁化风等证型,用口服汤剂治疗,取得了
    besoo2020-1-13
    1720
  • 第三节 痉病(10)
    《景岳全书·痉证》:“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伤筋”;“痉之为病,即《内经》之痉病也,以痉作痉,盖传写之误耳。其证脊背反张,头摇口噤,戴眼项强,四肢拘急,或见身热足寒,恶寒面赤之类皆
    besoo2020-1-13
    1600
  • 第三节 痉病(9)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其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所致,与肝、脾(胃)、肾及督脉密切相关,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或因风寒湿邪壅阻于经,或湿热之邪留滞于络,或火热之邪直趋肝胃,内热炽盛而阴伤,均致筋脉失濡
    besoo2020-1-13
    1270
  • 第三节 痉病(8)
    痉病的预后一般较差。外感发痉若能迅速驱散外邪,痉病得以控制,则预后良好。内伤发痉,大多属虚中夹实,治疗较为困难,应细察病机,审慎调治。古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认为痉病如见口张目瞪,昏昧无知,为肝脾精竭;若见戴眼反折,遗尿,为肝肾精液耗损;若见
    besoo2020-1-13
    1560
  • 第三节 痉病(7)
    ·瘀血内阻    症状:头痛如刺,项背强直,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气化瘀,活络止痉。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中麝香、老葱活络通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可加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助活血化
    besoo2020-1-13
    1640
  • 第三节 痉病(6)
    治法:泄热存阴,增液柔筋。  方药:增液承气汤。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积热,泄热以存阴;玄参、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增液柔筋。全方合用则热去津生,筋柔而痉解。若腹胀便秘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若热伤津而无腑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
    besoo2020-1-13
    1450
  • 第三节 痉病(5)
    治疗原则    痉病属急症范围,因此,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故祛邪扶正是其治疗大法。具体治疗时,治实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滋阴养血。虚实错杂者,当标本并治,用泄热存阴、益气化瘀等法治疗。  分证论治·邪壅经络
    besoo2020-1-13
    1530
  • 第三节 痉病(4)
    2.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或它病之后发病的病史。  3.必要时做脑脊液等检查,有助于痉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痈病痫病每发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昏不识人,与痉病相似,但痫病多有反复发作史
    besoo2020-1-13
    1400
  • 第三节 痉病(3)
    4.瘀血内阻多因病久人络,络血不畅而瘀,或外伤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进而闭阻脉络,血不养筋而病痉。  此外,临床上亦可见因阳衰寒化所致者,即阳衰不能化精生血,筋脉失荣,渐生痉病。综上所述,痉病为筋脉之病,“筋脉拘急所以反张”(《景岳全书·痉证
    besoo2020-1-13
    1410
  • 第三节 痉病(2)
    痉病古代亦称瘛疯、抽搦、抽风、反折。《张氏医通,瘛疯》说:“瘛者,筋脉拘急也;疚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
    besoo2020-1-13
    1810
  • 第三节 痉病
    第三节 痉病  痉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中医药对痉病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历代医家对痉病发病原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外感致痉到内伤亦可致痉的过程。《内经》对痉病的病因
    besoo2020-1-13
    1210
  • 第三节 汗证(9)
    活血化瘀法在汗证的治疗中渐受重视,如陈氏治疗1例汗出如油,白天需换衣5-6次,已病10余日, 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自汗患者,曾用其他治疗无效,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杂 志1993;(10):633L辛氏及吕氏分别以血府逐瘀汤
    besoo2020-1-13
    1680
  • 第三节 汗证(8)
    《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寝汗出,憎风。”  《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济生方?诸汗门》:“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
    besoo2020-1-13
    2510
  • 第三节 汗证(7)
    郁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 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转归预后】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
    besoo2020-1-13
    1580
  • 第三节 汗证(6)
    心血不足症状: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心养血。  方药:归脾汤。.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 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共奏益气补血、
    besoo2020-1-13
    1720
  • 第三节 汗证(5)
    方药:玉屏风散。  本方为益气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剂,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少 佐防风走表散邪,且助黄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 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盛而见舌红、脉细数
    besoo2020-1-13
    1880
  • 第三节 汗证(4)
    1.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 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2.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
    besoo2020-1-13
    1640
  • 第三节 汗证(3)
    3.心血不足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血证之后,血虚失养,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 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盗汗。  4.阴虚火旺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 外泄,导致盗汗或
    besoo2020-1-13
    3300
  • 第三节 汗证(2)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 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
    besoo2020-1-13
    2730
乐雅养生网
乐雅养生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美容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