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besoo2020-01-13  157

导读:一、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二、老年人骨质疏松营养补给的原则三、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1、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1.1、平衡饮食预防骨质疏松。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

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文章目录

一、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营养补给的原则
三、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1、老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1.1、平衡饮食

预防骨质疏松。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

1.2、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1.3、防止跌倒

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但只要保护得好,就像一个玻璃杯那样,不坠地碰撞也不会碎。

1.4、不要长时间的坐卧

老人长时间的坐卧,会导致关节僵硬,也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状,应当进行适度的锻炼,坐一段时间后要站一站,站久了就要坐一坐,也可以帮家里做一做家务劳动。

2、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的原因

2.1、营养因素

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如氟、镁、锌等、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2.2、缺少活动

运动、日光照射、重力负荷因素与骨量多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运动时,神经内分泌调节对骨骼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使全身和局部骨钙含量增加;运动还可以保持对骨骼一定的机械刺激,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的形成。

2.3、遗传因素

骨量的丢失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生活条件、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别。

3、骨质疏松的几大误区

3.1、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减低,当骨密度小于正常值是既是处于骨质疏松的状态。但是骨质疏松症则是要进行检查后确定是低骨量、OP或者严重OP才能诊断。

3.2、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

3.3、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

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有研究证明,如果这时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降低。

老年人骨质疏松营养补给的原则

1、高钙、高磷食物

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牛奶是含钙最丰富的食物,而且牛奶中的钙吸收率又非常高,应为补钙的首选食物。此外,虾皮、海带、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些可以连同骨头一起吃的鱼类都是含钙极丰富的食物,绿叶菜也含较高的钙。含磷较高的食物主要集中在肉、禽与鱼类中,蛋黄、黄豆中也含较高的磷。

2、高维生素D的食物

鱼肝中含维生素D很高,其中以鳕鱼和比目鱼为最高,剑鱼、鲱鱼和鲭鱼的肝中也很丰富,可惜的是我们—般人没有吃鱼肝的习惯。维生素D的另一来源是多晒太阳,通过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皮肤细胞中的胆固醇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维生素D3。

3、高质量的蛋白质食物

老年人因为消耗吸收功能下降,应给以营养价值高、吸收率也高的优质蛋白质为宜。相比之下,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佳,如肉、鱼、奶等。

4、宜戒酒

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啤酒与白酒,它们能抑制骨生长因子,加快骨中钙的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老年人在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时要多食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的不足。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

2、药物治疗: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

3、激素治疗:严格地讲,激素治疗也属于药物治疗,但有其特殊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类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恪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性激素的治疗更为重要和有效。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7272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