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2)

besoo2020-01-13  119

导读:一、麻疹的概述二、麻疹的典型症状三、麻疹的病因病机四、麻疹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麻疹的并发症六、麻疹的防治方案麻疹的病因病机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

麻疹(2)

文章目录

一、麻疹的概述
二、麻疹的典型症状
三、麻疹的病因病机
四、麻疹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五、麻疹的并发症
六、麻疹的防治方案

麻疹的病因病机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麻疹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检查方法

1.1、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脱落细胞涂片,采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分布于上皮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病程第1周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果对上述涂片标本作特异性抗体标记染色,则可进一步检查麻疹病毒抗原。

1.2、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仅需单份血清标本,在发病后3天左右即可检出(发病后5~20天检出阳性率最高),且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即可确诊,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后2~4周)双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总抗体,或以ELISA,IFA检测麻疹IgG抗体,则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长,方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

2、诊断鉴别

2.1、风疹(rubella):多见于幼儿,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炎症轻,起病1~2天即出疹,为细小稀疏淡红色斑丘疹,1~2天退疹,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其显着特点。

2.2、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rosedainfantum):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本病的特征。

2.3、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斑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4、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常发生皮疹。多见于夏秋季,出疹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偶见粘膜斑,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形态不一,可反复出现,疹退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2.5、其它:应与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上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645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