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

besoo2020-01-13  138

导读:一、气滞血瘀的概述二、气滞血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气滞血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气滞血瘀的危害五、气滞血瘀的防治方法气滞血瘀的概述1、定义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

气滞血瘀

文章目录

一、气滞血瘀的概述
二、气滞血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三、气滞血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四、气滞血瘀的危害
五、气滞血瘀的防治方法

气滞血瘀的概述

1、定义

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寿世保元》:“……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类。

2、症状部位

全身

3、症状科室

中医科

4、常见病因

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

气滞血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气滞血瘀多由情志内伤,气机阻滞,影响及血;或因闪挫外伤,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所致。气滞血瘀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

气滞血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气滞血瘀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指“通过血液分析检查,确定人体贫血、胆固醇、糖尿病、各种感染、肾功能、钙、肝功能、血液疾病及躯体异常等情况的检查。它是医院最常见的化验内容之一。血液检查应由医嘱指定,医生使用检查结果明确或支持诊断,监督或决定治疗手段,并对未确定的病情作出筛查。

2、气滞血瘀的诊断鉴别方法

主症: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副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谵语,或发狂;或胁下痞块,坚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肤紫斑,或肌表有丝状血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经,闭经、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或结代。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642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