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

besoo2020-01-13  96

导读:一、合谷穴的概述二、合谷穴的取穴方法三、合谷穴的解剖位置四、合谷穴的疗法五、合谷穴的配伍六、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合谷穴的概述1、定义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

合谷穴

文章目录

一、合谷穴的概述
二、合谷穴的取穴方法
三、合谷穴的解剖位置
四、合谷穴的疗法
五、合谷穴的配伍
六、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七、文献摘要

合谷穴的概述

1、定义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2、别名

虎口、合骨

3、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

4、主治疾病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5、穴位解析

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

合为开合、结合、合拢之意。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黄帝内经素问》谓:“肉之大会为谷。”本穴取意古之山名,以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又有交结、集会之意。食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峰。又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大凹隙中,故喻之为“谷”。更有少谷、间谷来与交会,故名“合谷”。

合谷穴的取穴方法

简便取法:1、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2、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的桡侧缘凹陷处取穴。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或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

或拇、食二指张开,在第1、2掌骨结合部与指蹼缘连线中点处取穴。

快速取穴:轻握拳,拇、食指指尖轻触,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合谷穴的解剖位置

合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5801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