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的症状

besoo2020-01-13  168

导读:一、肝郁脾虚的症状1. 肝郁脾虚的症状2. 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3. 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吃什么好肝郁脾虚的症状1、肝郁脾虚的症状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

肝郁脾虚的症状

文章目录

一、肝郁脾虚的症状
1. 肝郁脾虚的症状
2. 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
3. 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
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三、肝郁脾虚吃什么好

肝郁脾虚的症状

1、肝郁脾虚的症状

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

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3、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

肝郁脾虚是中医的一种证型,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在中医上,肝,是指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情志,如果情绪不好,会影响疏泄作用,更会导致郁闷,中医称为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人容易发火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很多女性在月经前都容易发火,就是肝气不舒所导致的。还有的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也与此相关,因为肝经与乳房关系密切,中医传统认为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因此肝气不舒与月经不调也严重相关。

脾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化食物,吸收和运输其中的饮食精微物质给我们用。肝气不舒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血虚。血虚反过来会加重肝气不舒,因为肝藏血,血不足了,肝经失养,又会更加暴戾,再次加重问题。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1、调节情绪,疏肝理气。日常要注意放松,解除忧虑,心情好,肝气调达,就能促进脾胃健康运化;心情好,胃口就好,就是这个道理。

2、顾护脾胃。平常少吃生冷寒凉、冰冻、肥腻的饮食,三餐规律有时,使脾胃健运;脾胃中枢的气机条达,能够协助肝气舒畅。假如一个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那必然心情就不好,就是脾胃不健运反过来又导致肝郁的表现。

3、多食用疏肝、理气、健脾食品。有很多食品有疏肝理气、健脾胃的功效,可选择陈皮、佛手、香橼、金桔、柠檬、柑橘、玫瑰花、醋、麦芽、山楂等食品、药品,能帮助理气健脾和胃。

4、中药、中成药的选择。中药经典方剂像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可解除“肝郁脾虚”相关症状;肝郁明显的可选择逍遥丸;脾虚明显可选择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结合自己的症状使用,或找中医调理。

肝郁脾虚吃什么好

1、菠菜炖血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

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2、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

柚子皮具有宽中理气的作用,并且可以消食化痰,而青木香则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而醪糟、红糖则具有散寒和血、健脾胃的作用。

3、砂仁橘皮粥

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首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

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健脾开胃。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注意阳虚、实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粥。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4239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