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细节,保护小骨骼

besoo2020-01-14  206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牵着孩子走、让孩子学坐、学走……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正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每天都要做的事当中,有一些习惯和动作,会令宝宝的骨骼受到伤害。现在,让我们随着宝宝的成长过程一起来找找,哪些动作、哪些做法是需要避免的。……

4个细节,保护小骨骼

乐雅养生网导读:牵着孩子走、让孩子学坐、学走……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正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每天都要做的事当中,有一些习惯和动作,会令宝宝的骨骼受到伤害。现在,让我们随着宝宝的成长过程一起来找找,哪些动作、哪些做法是需要避免的。……

牵着孩子走、让孩子学坐、学走……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正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每天都要做的事当中,有一些习惯和动作,会令宝宝的骨骼受到伤害。现在,让我们随着宝宝的成长过程一起来找找,哪些动作、哪些做法是需要避免的。

.hzh {display: none; }

0~3个月

襁褓不要太紧、太直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家长不再像以前那样,给宝宝打个结结实实的“蜡烛包”了。但是,打襁褓并非就一无是处。打襁褓可以给宝宝以安全感,让他有重新回到子宫里的感觉,睡觉也睡得踏实。所以,对于新生儿,特别是容易惊醒的新生儿,打襁褓确实是一个助睡的好方法,所以,仍然有不少的爸爸妈妈会在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给宝宝打襁褓。

打襁褓的时候,关键是要松紧得当。如果捆得太紧,会限制宝宝胸部的活动,影响肺和横隔膜的活动和功能,使肺部抵抗力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也会压迫腹部,影响胃和肠道的蠕动,使消化功能降低,而影响食欲,使宝宝经常发生溢奶、吐奶。

另外,要在襁褓的下部也就是宝宝的脚部留出一定的富余,让宝宝的腿有活动的空间。不要把宝宝的腿拉得直直地捆好,这样做并不能预防“罗圈腿”,还会使宝宝的下肢活动受限,不利于四肢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过紧、时间过长地让宝宝的腿始终处于笔直的状态,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髋关节脱位,影响髋臼的发育。

4~7个月

学坐不要太早、太久

“宝宝会坐了!”对于宝宝的每一点进步,新爸爸新妈妈都惊喜不已。宝宝会坐当然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不过,过早让宝宝坐、坐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脊柱。

因为宝宝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容易弯曲变形。而且宝宝体内起固定骨关节作用的韧带、肌肉还比较薄弱,尤其是有佝偻病的宝宝。如果让宝宝学坐得过早、坐的时间过长,无形中就增加了脊柱的压力,很容易引起脊柱侧弯或驼背。因此,要让宝宝按照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发展,而不是越早越好。要鼓励宝宝练习爬行,使全身,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

7~9个月

避免太早、太多使用学步车

对于妈妈而言,学步车不仅是宝宝学步的工具,也是自己的一个“帮手”,有时候,让宝宝坐在学步车里,妈妈就能腾出时间安心地料理家务了。不过,如果宝宝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发育,还可能造成骨骼畸形。

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宝宝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样容易造成宝宝的足关节变形,脚后跟外翻,导致扁平足。由于宝宝骨骼中的钙含量较少,胶质较多,骨骼较软,过早、过多地使用学步车,容易出现“X”或“O”型腿。

另外,宝宝的头部所占比重大,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摔倒,头部很容易受伤。

儿童骨科医生建议:最好等宝宝满9个月以后才使用学步车,而且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当宝宝能离开依靠物独自迈上几步时,就不要再让宝宝坐学步车了。

1~5岁

不要使劲儿拉他的胳膊

牵拉肘又叫“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5岁以下孩子肘部最常见的外伤。如果你正牵着孩子走路,这时孩子突然跌倒,你仍然拉着他的手;或者你突然用力地拉孩子的一只胳膊,都有可能使孩子出现牵拉肘。

为什么5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出现牵拉肘?这和孩子的骨骼发育有关。孩子桡骨近端的骨骺大约要到5~7岁左右才开始出现,到6~7岁时桡骨头逐渐增大,18~20岁左右开始桡骨愈合。孩子的桡骨头尚未完全发育,周围只有一条环形韧带所围绕,即桡骨环状韧带。环状韧带不足以紧密包裹桡骨头,加上关节囊松弛,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半脱位。

那怎么知道孩子出现“牵拉肘”了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判断:出现牵拉肘的那只胳膊曾被大人牵过;前臂不能自行抬举或屈曲,前后转动会疼痛;手肘桡骨头处有明显压痛。

所幸的是,牵拉肘的治疗比较简单:让孩子坐在家长怀中,医生面对孩子坐好,双手握住宝宝的腕、肘,先小范围轻轻旋转,慢慢加大旋转范围,若听关节响声,说明已经入臼。有的孩子症状像是牵拉肘,但整复时听不到关节复位的声响,这种情况一般是脱臼早已自行复位,仍然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发炎,此时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消炎治疗。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38928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