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芽生菌病:巴西亚马逊地区325例的回顾性研究

besoo2020-01-14  133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病原菌由一组密切相关的黑霉所致,各菌在培…

着色芽生菌病:巴西亚马逊地区325例的回顾性研究

乐雅养生网导读: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病原菌由一组密切相关的黑霉所致,各菌在培养中的显微镜下表现各异,但其组织相只有一种:硬壳小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裴氏外瓶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而水喙枝孢霉罕见。该研究分析了亚马逊地区在过去55年(1942~1997)中发生的325例着色芽生菌病病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职业等分类,更新了Silva于1968年在Pará州进行的有关该病的系列研究,并探讨与当地的生态-流行病学的联系。结果显示病例主要分布在亚马逊主河河口的41个城市中。其中农民占86·1%,男性患者为主(93·2%);年龄主要在41~70岁;损害主要见于下肢,足部和腿部占80·74%,而躯干部仅占2·46%。大多数着色芽生菌病的诊断依据其特征性组织相:硬壳小体。仅有78例真菌培养阳性。其中77例为裴氏外瓶霉、另1例为疣状瓶霉。

讨论:本病以男性与农业职业为主,与既往报道一致;女性患病率低,可能与雌激素可干扰这种双相真菌从霉菌相转为酵母相,从而降低其致病性有关;而损害部位在下肢多则系劳动中易受损又未做适当防护所致。其致病菌主要为裴氏外瓶霉,这点与在热带地区进行的其它流行病学分析一致。病例主要分布在Pará州的西部,是人口聚集区,因此可推断Pará州是亚马逊地区着色芽生菌病的重点,可能也是巴西的重点。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38702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