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年人便血

besoo2020-01-13  172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二…

警惕中年人便血

乐雅养生网导读: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把二者相混淆。表面看来二者外表形态都是肠粘膜向大肠腔内隆起,然而二者皆然不是一种疾病。前者指粘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粘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几乎都会变腺癌。癌变的平均年龄在39岁,比一般大肠癌(老年多见)的开始发病年龄提前15~20年左右。除大肠有癌变的病灶外,还可伴发肠外癌症。如下:软组织癌、骨癌、壶腹癌、胃癌、小肠癌、子宫癌等,还可伴有面部黑斑及视网膜色素斑。此特症可在大肠癌出现之前表现出来,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病例:2004年11月,一位34岁良乡铁路工人,因血便伴腹痛二个月,经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和直肠有大小不等弥漫分布无数个息肉样隆起病变,在直、乙肠交界处见2.0×3.0厘米大小肿物,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找到癌细胞,确诊为“大肠息肉病”癌变。马上行癌症切除术,术后亦进行了化疗。五个月后(即2005年4月),又因脓血便十多天来院复查,结肠镜检发现回盲部有2个带蒂息肉及几个无蒂息肉,吻合口上方出现一个1.0×1.0厘米、深溃疡,周围肠粘膜糜烂、渗血、质地很脆。取活检又找到癌细胞,癌症复发了。这位患者的母亲就患有“肠息肉病”。“大肠息肉病”不十分多见,有时症状轻时,尤其发病在20~40岁,多见中年时才恶变,不易注意,很易被误诊为痔疮、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末及时做必要检查确诊,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机会,迎来的是癌变和不良的予后。所以,当遇上一位中年患者,有便血、腹泻、有时腹痛、粘液便、严重时贪血、体重减轻时,定要追问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同类表现或己有过明确诊断时,患有“大肠息肉病”的可能性很大,一定及时做结肠镜检查或X线下部肠道造影。检查会发现数量300~3000个不等,平均为1000个息肉,数量多时,可呈地图样密集分布,不易看到正常粘膜。即可以确诊为“大肠息肉病”。如果取活检找到了“癌”细胞,说明已经癌变了。

大肠息肉病不论是否癌变,都必须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效果,取决于确诊的早晚。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癌变机遇和癌症复发率可降低,否则予后较差,如上述病例,术后不到半年又复发了。即使早发现,手术切除了癌症病灶,也难以保证剩余下来的肠段不再发生腺癌。所以,此类患者需要做终身随访。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3198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