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血栓的治疗

besoo2020-01-13  131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海绵窦血栓形成(cavernoussinusthrombosis,CST)早在1821年由Duncan首先描述,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罕见的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在抗生素应用之前病死率可高达80%,目前因诊断延误等仍有13…

海绵窦血栓的治疗

乐雅养生网导读:海绵窦血栓形成(cavernoussinusthrombosis,CST)早在1821年由Duncan首先描述,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罕见的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在抗生素应用之前病死率可高达80%,目前因诊断延误等仍有13.6%患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及强化治疗非常重要。……

1、 特效治疗 由于CST是致命性疾病,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通常采用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不同,CST作为感染性疾病,早期应联合用药,如能获得病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再对原方案进行优化;但由于血培养阳性率很低,通常可采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某些三代头孢菌素、萘夫西林、甲氧西林和万古霉素等穿透性较好,氨基糖苷类则较差。国外的许多CST病例报道证实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族有效,可用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噻肟钠(成人6 g/d)或头孢曲松钠(成人2~4 g/d)等。抗生素应用疗程可依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及神经影像学动态变化而定,一般不应少于4周。

在近期的一份9例脓毒性CST病例报道中,5例(55.6%)被证实为真菌感染,原发性感染灶均为鼻窦炎,其中接合菌(Zygomycete)3例、曲霉属(Aspergillus)1例以及未确定的真菌1例,均经鼻窦活检证实[6]。尽管病因明确,并进行了抗真菌治疗,5例中仍有3例死亡。

抗凝治疗应谨慎应用。最近报道的1例CST引起中脑环池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因应用低分子肝素(2 mg/kg·d)治疗海绵窦血栓形成,1周后出现颅内大量出血。

2、对症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可应用脱水和降颅压治疗,还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742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