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besoo2020-01-13  107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耳后骨膜下脓肿或称耳后脓肿,此病偶而可由外耳道疖肿引起,但绝大多数耳后骨膜下脓肿见于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之中,为最轻的一种,预后较好。因本病为乳突腔化脓,骨质破坏,压力向外扩展形成,若脓肿穿破骨膜和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

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乐雅养生网导读:耳后骨膜下脓肿或称耳后脓肿,此病偶而可由外耳道疖肿引起,但绝大多数耳后骨膜下脓肿见于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之中,为最轻的一种,预后较好。因本病为乳突腔化脓,骨质破坏,压力向外扩展形成,若脓肿穿破骨膜和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长期不愈。……

临床表现多为耳后红肿,疼痛,压痛明显。耳膜未穿破者,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耳后沟存在,耳廓被推向前、外方。脓肿穿刺抽吸时,可得脓液。

本病的治疗,应早期切开排脓,置入引流条,每日换药1次,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待局部脓肿控制后,视具体情况,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

中医认为本病属“脓耳变证·耳后疽”之范畴,其病机多为邪毒内蕴,灼腐完骨。若耳内流脓黄稠,耳深部疼痛,耳后肿胀压痛,或肿胀处有波动感;全身见高热烦渴、便秘溺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热毒炽盛之证;应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仙方活命饮加味治之:金银花30 g,白芷15g,天花粉15g,防风等中药。水煎内服。若见耳后疽溃破,时溢脓水,质稀而白,疮口黯淡,久不愈合,反复发作,可补益气血,托里排脓,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味。

注意:引用处方时必须按中医辩证论治;

同时必须遵照当地医师的意见为准!!!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603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