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忌过早学坐_婴儿为何忌过早学坐

besoo2020-01-13  55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俗语说“七坐八爬”,这是婴幼儿发展的动作指标,婴儿忌过早学坐,有些宝宝还没到6个月的时候就有想坐起来的欲望了,于是很多爸妈很高兴,也急忙的想要让宝宝马上就能学坐。其实,婴儿忌过早学坐,家长们要注意了。婴儿期的骨骼很柔软,肌…

婴儿忌过早学坐_婴儿为何忌过早学坐

乐雅养生网导读:俗语说“七坐八爬”,这是婴幼儿发展的动作指标,婴儿忌过早学坐,有些宝宝还没到6个月的时候就有想坐起来的欲望了,于是很多爸妈很高兴,也急忙的想要让宝宝马上就能学坐。其实,婴儿忌过早学坐,家长们要注意了。

婴儿期的骨骼很柔软,肌肉也软弱无力。小儿出生6个月以前,婴儿的脊柱和背部肌肉均缺乏支持的能力。一般婴儿在7个月时才能独自坐稳。有的父母过早让小儿学坐,有的甚至用被把小儿围起来长时间久坐,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可引起小儿脊柱变形,容易发生驼背或脊柱侧弯、鸡胸脯等畸形。

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特点,5~6个月,大人可让他练习翻身,7~8个月就可以学坐,但不能坐的时间过长,每次5分钟,每日2~3次为宜。随着婴儿的长大,坐的时间和次数可逐渐延长。

俗话说“三翻六坐”,大部分宝宝六个月时就已经能学会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坐一会了。宝宝会坐要到大约7个月的时候,能不需要外力帮助自己做着玩儿一会。宝宝会坐了,妈妈很高兴。

宝宝学坐有方法 父母教宝宝做拉坐被动操!

一、宝宝大多会坐?

由于个体发育的不同,4个月的宝宝已经基本能抬头挺脖,宝宝出生后4个月,在成人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6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6个月时,如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能独立地坐一会儿。根据这个发育规律,适当对婴儿进行坐的训练,对其颈椎、胸、背等部位骨骼、肌肉健康生长都有好处。

妈妈要根据宝宝月龄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宝宝独立坐。宝宝出生4个月时,采用引拉练习法和扶按练习法。前者是让婴儿仰卧在床上,大人用双手拉其胳膊,拉至坐姿后,将其扶直,稍坐片刻后,再帮助仰卧床上,反复进行3-6次。后者是大人双手扶住婴儿的腰部或腋下,扶成站姿,两腿成45度角分开,然后双手扶腰,将婴儿身体向下推按,是成坐姿,片刻再扶起。反复进行4-6次。练习时,大人动作必须轻柔,顺势进行,避免拉伤或扭伤婴儿胳膊及腰部。

宝宝出生后5个月,妈妈可以逐渐加大训练强度。除了继续加强巩固训练外,还可将宝宝扶至坐姿,用细绳将能够发出悦耳响声的玩具或色彩鲜艳的彩球,挂在宝宝前上方逗引宝宝,让其主动抬头、挺胸、支腰看或抓玩具。每次练习反复进行4-6次。宝宝能够只身独坐后,大人应将玩具在宝宝的左右侧或前后方摆动,逗引宝宝扭身抓碰玩具。玩具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宝宝扭身用手能够碰到为宜。每次练习2-3分钟。如此训练一段时间,宝宝便可独坐自如,但也不宜坐得太久。

二、教宝宝做拉坐被动操训练

宝宝会坐之前必须有一定腰腹力量。宝宝拉坐的目的是活动颈部腹部和腰部的肌肉,促进宝宝动作的灵活性。教宝宝做被动操,具体方法是:

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妈妈或爸爸双手握住宝宝的两臂拉向胸前,一边喊着口令“一、二,宝宝坐起来”,一边轻轻拉着宝宝坐起来。然后,一边喊着口令“三、四,宝宝躺下去”,一边把宝宝轻轻放至仰卧。如果宝宝头部较软,也可一手托宝宝头部,一手握住宝宝双手。最后让宝宝的两臂下放还原即可。如此反复,每日数次。不过要注意避免用力过度拉伤宝宝。

宝宝学坐有方法 父母教宝宝做拉坐被动操!

三、婴儿过早学坐有害无利

宝宝来到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一声啼哭开始了自主呼吸,2个月就能微笑,1周岁时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但有些性急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一旦自家宝宝比别家的发育得慢就开始着急。过早对宝宝进行锻炼,才3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以及为了日后顺利从产道娩出,全身的许多骨骼是软骨,出生后,逐渐变粗变长,演化成硬骨,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22-25岁才最后完成。因此,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过早进行训练容易导致宝宝肢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宝宝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还可能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3736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