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夜遗症 中国近4成人不知尿床是病

besoo2020-01-13  199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小儿尿床稀松平常。”老婆婆们常常这样说,致使年轻的父母总以为尿床称不上病,孩子长大就会好。这恰恰反映了一种无知。小儿尿床尽管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但它确实是不正常的“病”。受老一辈人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认为尿床称不上病,孩子…

儿童患夜遗症 中国近4成人不知尿床是病

乐雅养生网导读:“小儿尿床稀松平常。”老婆婆们常常这样说,致使年轻的父母总以为尿床称不上病,孩子长大就会好。这恰恰反映了一种无知。

小儿尿床尽管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但它确实是不正常的“病”。受老一辈人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认为尿床称不上病,孩子长大就会好,或者说“就是想治疗也没有办法”。有的索性长期把孩子埋在沙袋里或者放在棉褥子上任其尿下去。实际上,这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小儿频繁尿床真是病,而且不少见

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发病率很高。在亚洲地区,学龄期儿童发病率为6.9%~11.2%。

正常幼儿在2~3岁时就能控制排尿,部分会超过3岁。如果你家宝宝在5岁后仍在睡眠中发生不自主排尿,并且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那可能就是小儿遗尿症。而这种病并不少见。部分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相应地,孩子会感到羞愧、尴尬,出现自卑、注意力分散、脾气暴躁、缺乏勇气、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表现,还会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等),且可持续到成人期。

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临床表明,多数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数字排序、逻辑思维以及对游戏的深入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孩子。

宝宝有遗尿症,可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

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亲中单方有遗尿病史,儿童患病几率将增加5-7倍;如果双亲都有遗尿病史者,则儿童患尿床的几率将增加至11.3倍。

另外,遗尿症还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膀胱功能不完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觉醒障碍、夜尿产生与膀胱容量不匹配等因素有关。男孩发育通常较女孩晚,男孩的遗尿症的患病率高于女孩;部分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和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的儿童中,遗尿症的发生频率增加。

继发性遗尿症如糖尿病、尿崩症、神经精神受创、泌尿系畸形、泌尿系感染、外阴炎等涉及肾内科、内分泌、泌尿外科、神经、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质性疾病,需及早诊治。

遗尿症可以治

如果觉得孩子有遗尿症的家长也不要着急,有相当一部分的遗尿症能够自愈,有15%的患儿可能自发缓解。如果宝宝真的有遗尿症,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管理

饮食清淡,尤其晚餐少吃流质、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利尿的水果如西瓜、桔子、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

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眠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按时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惊恐影视及玩电脑,不做剧烈活动、过于逗弄,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有便秘应给予相应的治疗,生殖器外部需保持清洁,鼓励患儿对尿床的负责,自己清理床铺,年龄较大的患儿自己动手换洗床单。

2.膀胱功能训练

日间多饮水,并尽可能延迟排尿,促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

鼓励患儿在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中断排尿,数1-10,再分次把尿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3.激励性行为治疗

做一个月记录,家长与患儿一起每日记录患儿有无遗尿发生,无遗尿时画一红星,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孩子喜欢的物质。如发生遗尿则画一三角,记录发生遗尿的时间,与患儿一起分析引起遗尿的可能原因,如白天过度兴奋,睡前饮水过多等,给予孩子安慰和鼓励,避免惩罚和羞辱,消除患儿因遗尿导致的愧疚心理。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348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