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爸爸为儿子绘制百本绘本 最难的是编故事

besoo2020-01-13  172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今年33岁的陈传林是一名80后的在职爸爸,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一开始用彩笔随手涂鸦到使用电脑绘制,至今已经为儿子制作了近百本绘本。今年33岁的陈传林是一名80后的在职爸爸,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一开始用彩笔随…

80后爸爸为儿子绘制百本绘本 最难的是编故事

乐雅养生网导读:今年33岁的陈传林是一名80后的在职爸爸,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一开始用彩笔随手涂鸦到使用电脑绘制,至今已经为儿子制作了近百本绘本。

今年33岁的陈传林是一名80后的在职爸爸,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一开始用彩笔随手涂鸦到使用电脑绘制,至今已经为儿子制作了近百本绘本。

尽管绘画基础只有小时候在少年宫学过的那点东西,但每当看到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并充满期待地问他有没有新书时,陈传林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一画再画。儿子贝贝今年4岁,陈传林坚持画了4年。

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媒体人,陈传林说:白天上班,晚上带娃,空闲并不多。但只要孩子喜欢,总有时间。要绘制出孩子喜欢的绘本,画画不易,编故事更难。

有一次贝贝在玩耍时受伤,伤口结痂后很痒,总是忍不住抓挠。于是,陈传林创作了一本《康复虫》的故事,讲述了在人类皮肤上生活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康复虫,它们辛勤织网,帮助主人恢复破损的皮肤,如果抓伤口就伤害了虫子们……

为了更好地编故事,学外语出身的陈传林开始博览群书,从中华传统文化,到科普读物,从天文到地理等专业知识。通过量身定制的绘本,贝贝不仅认识了彩虹、太阳,还认识了河马、犀牛和大熊猫等不常见的动物,甚至认识了世间并不存在的会说话的窗帘和彩色的康复虫。陈传林说:我希望做一个被孩子崇拜的爸爸,让他可以为我骄傲。

为何要给孩子读绘本?

绘本与普通儿童读物究竟有什么区别?

【形象】

们先来看一下市面上常见儿童读物的例子。

图上的文字是这个意思:许多小动物放了学一起回家。但我们从这张图上感觉到,这些熊、猫、兔子,它们长得都很相似,就像是一群小孩在一起开化妆舞会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跟制作过程有关。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模板。出版社说我需要一个兔子,在这个模板上加上耳朵就是个兔子;出版社说需要一个狗,我就把这个耳朵去掉,换上一个狗耳朵,就是狗;出版社说需要一个猫,我就换上一个猫耳朵,就是猫;说需要一个小女孩,我加上头发就成了小女孩,说需要小男孩,我就换上小男孩的头发……总之,不管画什么,都是这一个模板变来变去。

【绘画过程】

下面我们以一幅图为例,看看常见儿童读物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好比我是北京的一个画家,我先出一个黑白的线稿,然后再把这个线稿交给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可以不在北京,有可能在上海,也有可能在深圳,工作室接到线稿后就开始上色。工作室的结构通常都是这样,老板一般都是画家,老板负责和出线稿的画家以及出版社接洽,具体的上色工作由雇员来完成。雇员是由老板招募来的,可以不懂美术,经过简单的电脑软件培训就开始上岗。大家请看常见儿童读物的绘画步骤图,首先从一个苹果始上色,然后是所有的苹果,然后是梨,最后是盘子和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这个画家和工作室之间可以不沟通、不交流甚至可以不认识,交给他我就不管了。因此,这类儿童读物会出现许多低级错误。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这幅画上面出现了两条地平线。画家已经给出了地平线,在这条地平线上,有树,有花草。画面上的小孩距离读者比较近,地平线比较远,但是上色之后又出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这是怎么回事呢?上色者是想用一幅蓝天白云的照片,在后面做为天空的背景。但是这个照片的尺寸不太合适,他就在照片的下方简单的加了一个蓝色,为了能够和照片衔接,他就在蓝色与照片的交界处涂了点白,就算是白云了。

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他的活交待了,出版社也过了,钱挣到手了。但是任何一个儿童都会觉得这是另一条地平线,而且这条地平线很蹩脚,很怪异。地平线下方有点像海洋,但又和周围环境不符,并且没有大海的质感。说是天空,却又明明有一条线,和上面的蓝天白云压根就衔接不上。

这一幅,大家能猜出哪儿出问题了吗?这个草和蘑菇根本就没有涂颜色,由于干得太快、太马虎,忘记涂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幅。按照文字的意思是说,这是冬天,天很冷,玻璃上的哈气结成了冰凌。大家请看窗玻璃,电脑上色的人应该把这条代表冰凌边缘的黑色线条去掉,或者把它涂成蓝色,体现冰凌的感觉。但是上色的人什么都没有做,结果,画面和文字就传达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家长给孩子读文字时,会讲解说,天很冷,窗户上结了冰凌。但是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孩子们看到的是,玻璃被一块块的敲碎了。

这样的图画会给儿童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儿童是很聪明的,你想骗他是骗不了的,他的感觉非常敏锐,他第一感觉是玻璃被砸碎了。如果我们告诉他这是结成的冰凌,他就乱了。一本这样的儿童书,书很厚,价格却很便宜,才十几元,但是类似这样的错误非常多,从错误的角度来讲,这种书是非常“超值”的,我们暂时只介绍这三个。

那么,真正的绘画艺术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以一幅风景插画为例。

从这幅风景插画的绘画步骤图我们可以看出,其与常见儿童读物的绘画步骤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从第一步开始,这幅画上就有门、有屋顶,画面是完整的,只是有些模糊而已,这才是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除非是水平很高的高手,否则很难做到从一个苹果开始画起,如果孤立的从一个苹果开始画起,这样就难以顾及其它,而导致创作的失败。

图画书和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看上去都是画张画,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常见儿童读物是一个“生产”的过程,图画书是一个“创作”的过程。生产过程和创作过程是不一样的,生产过程最要紧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生产的速度,为了快速的大量的生产,因此才有了那样一个模板。“创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交流。艺术家要向自己的观众或读者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思想和认识。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艺术家有话要说,画家是用他的画笔在说话,一如作家用文字说话;舞蹈家用肢体说话;音乐家用节奏和旋律说话。

【色彩】

这幅图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名作《奥菲莉亚的影子剧院》中的一个画面。

奥菲莉亚是一个老处女,一生都生活在剧院里。她的父母希望她成为一位大演员,但她没有让他们如愿。尽管如此,她还是希望能够献身艺术,哪怕以最卑微的方式。剧院的舞台前面都有一个突起的小箱子,观众席上看不见它,奥菲莉亚就坐在里面,当演员在台上忘记台词的时候,奥菲莉亚就在那里给演员提示台词,这就是她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娱乐项目增多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剧院终于关了门,奥菲莉亚也就失业了。

她在剧院里收留了许多影子,于是就把这些影子藏在一只皮箱里——这只皮箱是她全部的财产——带着它们到处流浪。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海边,她无法再往前走了,她觉得自己也该歇一歇了,就坐在了海边,坐在了自己的那只皮箱上。

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这幕场景,大海、沙滩、天空和奥菲莉亚都被渲染成相似的灰褐色,很好的表现了奥菲莉亚当时绝望、阴郁的心情。这个例子就是画家利用色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不管大海、沙滩、奥菲莉亚所穿的服装等等实际是什么颜色,作者都把它渲染成相似的灰色,可是我们看了却觉得很真实,不是色彩本身真实,而是色彩传达给我们的感受很真实,很真切。

同样是表现大海,请看这两幅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绘画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上色的也不是同一个工作室,也不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间也不相同,但是我们看到这两幅画却非常的相似,大海都是蓝的,太阳是红的,树是绿的,都是单调的固有色。其中一幅的中心位置是太阳,另一幅没有太阳,就在同一位置安排了一艘船,仍然是红色的,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两幅画,画出来的东西虽然多,但是带给我们的信息却几乎为零,在这两幅画里作者没有任何话要说,作者的注意力全在尽快完成这件产品,拿到稿酬上。但是《奥菲莉亚的影子剧院》的画面虽然非常简单,但是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说过,儿童在艺术欣赏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他在艺术方面的敏感度有时候比我们成人还强,你能够看出来这之间有差别,儿童也一定能够看出来,并且感受更强烈。

【线条】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线条。我们看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线条的粗细都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绘画过程决定的,它要求尽量减少绘画所承载的信息,以便于大量快速的生产。这类插图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很奇怪的要求,比如线条必须封口,这样电脑上色的时候颜色就不会漏出去,省去了修图的工作,即便是没有绘画能力的上色人员也能够操作自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真正的绘画艺术作品的线条是怎样的。我们举两本优秀图画书的例子:它们是《树真好》和《园丁》的插图。

从直观上,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绘画艺术作品和常见儿童读物的区别。艺术作品的线条变化非常丰富,粗细有致。

《树真好》插图里的线条轻松活泼,有浓有淡,有长有短,断断续续,仿佛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就像在吟唱一首乡村的歌谣。

再看《园丁》的这幅插图,描绘的是小女孩坐在一辆奔驰的列车上,小女孩的线条纤细轻盈,显得娇小柔弱,而她身下座位的线条却浓黑粗重,显得又笨又沉,但给人感觉坐起来非常的安全。

就象《奥菲莉亚的影子剧院》里面的色彩一样,真正的绘画艺术传达给我们的感受也很真实,这种感受上的真实比未经夸张的照搬自然,更加真实,更加贴切。而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无论是从写实的角度还是从感受上,都不真实。

【肌理】

我们再来看肌理。什么是肌理呢?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总要利用一些物质材料,这些材料总会在作品表面留下一些痕迹。而材料的物质构成不同,留下的痕迹也不同,比如我们用泥巴捏出一个雕像来,和我们用金属去铸造一个雕像,用石头打造一个雕像,尽管雕像的造型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其质感肯定是相差悬殊的,这种质感就是肌理。

艺术家会利用这些肌理,也就是材料的表面质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这一幅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里,鲸鱼、大海、天空都是单调的平涂,这幅画没有任何的肌理。在肌理这一项上,常见儿童读物的作者也没有任何话要说。

接下来我们看图画书的插图。在《隧道》这一幅里,隧道的墙壁和地面都有非常细致的肌理效果,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隧道的墙壁非常粗糙,用手触摸它都会剌手?我们再看隧道前的地面,有种踩上去非常硌脚的感觉,有的画家甚至会用真的石子和沙子直接往画面上贴,以使读者获得更加强烈的感受。

这是一幅韩国画家的插图,画的是韩国或日本的小木屋。韩国和日本都是岛国,环海而气候潮湿,请看这幅插图,很好的表现了木屋常年在海风吹拂下的斑驳、沧桑的面貌。画上的肌理效果使你感觉,当你走进去之后,脚踩到地板上面都可以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墙上生出了大量的青苔,你甚至可以听到有海鸟在屋顶阁楼上筑巢的声音。

与此类似的信息我们从那幅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上是看不到的,天空、海洋、和鲸鱼都是虚假的。从肌理这一项的比较结果来看,无论写实或感受上,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仍旧信息贫乏,不真实。

【技法】

从以上的各项对比中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规律,图画书的插图都是画家手绘的,技法多种多样,有水彩、素描、油彩、拼贴等等,而常见儿童读物大部分都是用电脑制作的。的确如此,在技法这一项上,图画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群芳争艳的态势,而常见儿童读物则保持一贯的单调、贫乏。

这使得一些家长甚至出版社,对图画书形成了一种新的误区,似乎只要是手绘就是好的,电脑绘制的插图一定是单调、贫乏的。真是这样吗?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绘画的优劣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插图。

电脑制作的常见儿童读物

版画套色风格的插图

水彩风格的插图

写实油画风格的插图

通过前面各项的比较,大家已经能看出这四者之间的差异,能够评判出它们的优劣。不过我告诉大家这四幅画其实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由电脑制作出来的。因此,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答案是否定的。

请您回忆一下我给您介绍的第一幅常见儿童读物的插图,就是“许多小动物放了学一起回家”,这一幅就是手绘的,是用水彩画的。也就是说,一幅绘画的优劣与否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技法,而在于作者头脑中持有什么样的观念。

从这个例子中也可看出,图画书在绘画艺术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常见儿童读物,即便它的作者用油彩去画,结果也一样是糟糕的。

编后语:这就是为何我们选择绘本给孩子阅读的原因所在。普通儿童读物与绘本确实存在内容、艺术等方面的较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陈传林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自己制作绘本的原因所在。这样的绘本是有温度有质感有内容的,它饱含一位父亲对孩子成长质量的关注与期许。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346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