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宝宝的健康都交给医生

besoo2020-01-13  52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宝宝经常生病≠宝宝体质弱宝宝生病,父母揪心。特别是1~2岁的宝宝,大体上在2~3个月内患一次由病毒引起的病。医生并不认★ 宝宝经常生病≠宝宝体质弱宝宝生病,父母揪心。特别是1~2岁的宝宝,大体上在2~3个月内患一次由病毒…

不要把宝宝的健康都交给医生

乐雅养生网导读:★宝宝经常生病≠宝宝体质弱宝宝生病,父母揪心。特别是1~2岁的宝宝,大体上在2~3个月内患一次由病毒引起的病。医生并不认

★ 宝宝经常生病≠宝宝体质弱

宝宝生病,父母揪心。特别是1~2岁的宝宝,大体上在2~3个月内患一次由病毒引起的病。医生并不认为多次来看病的宝宝就体质特别弱。

从儿科医生的角度来看,绝没有哪些宝宝体质强、哪些宝宝体质弱的问题。只能说经常带宝宝来儿科看病的妈妈小心谨慎,偶尔才来一次的妈妈大胆些。

1~2岁半的宝宝很容易生病。另外是上幼儿园的宝宝,由于感染机会增多,与上幼儿园前相比,患感冒的次数要多.也更容易患麻疹、水痘。当然,比起在家里抚养的宝宝,他们去医院看病的次数也会增多。这并不是因为宝宝进幼儿园后体质减弱。父母对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身体无须过度担心,因为不断生病使宝宝有了免疫力,这是宝宝人生路上必经的坎。

★ 宝宝生病不一定要立刻去医院

现在的医院拥挤不堪,再加上医院本身也是病毒集中地,因此特别容易交叉感染。如果发现宝宝身体不适,不要马上去医院,也不要乱给宝宝吃药,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下再做决定。

如果宝宝感冒了,但没有发热,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应该是一般性感冒,多给他喝点水,症状不重的话也不必吃药。宝宝腹泻了,如果只是比平时多拉一两次,水分不太多,那就有可能是肚子着凉了或吃了过多的甜东西导致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先控制一下饮食,比如喝点粥,观察一下,要是大便性状很快好转,就不必去医院。

然而,不少父母没有意识到该如何利用宝宝的免疫力,过分依赖药品,宝宝一生病,就去找医生,或自作主张给宝宝买药吃,尤其是抗生素,这样反而会导致宝宝抗生素摄入过多,失去对疾病的免疫能力。而且,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削弱了宝宝的免疫力,甚至对自身器官也有不可逆转的损害,如过量服用抗生素后出现的不爱吃饭、用药后的腹泻等,其实就是对宝宝肠胃黏膜的损伤。

因此,把宝宝的健康全部交给医生,可以说是种对宝宝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宝宝的身体是一套精密的系统,有着天然的自愈能力,过分强调药物的帮助反而会造就宝宝虚弱无力的体质。因此,每个父母都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和使用自然的养育方法,给宝宝激发自身免疫力的机会。

【专家说】如果宝宝只是症状不严重的一般性感冒,家长可以多给宝宝喝些水。

★ 控制好小病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宝宝的免疫力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对疾病处理得当,每得一次病,就相当于给宝宝打一次预防针,会使宝宝的免疫力提高。

对宝宝而言,轻微的疾病,如宝宝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可以当成宝宝本身对免疫力“卫兵”的训练。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因为遭受了疾病的考验而建立起各种等级的防卫线。一个在相当干净清洁的环境下出生、成长的人,在初次遇到疾病袭击时往往溃不成军,因为免疫系统的防线薄弱,容易被攻击过来的疾病直捣大本营。而在此之前身体经受过疾病考验的话,在疾病攻到最后要塞之前,它就会建立好几层屏障。免疫力“卫兵”如果在阻止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战斗”中获胜,宝宝就可避免患上疾病,如果没有阻止成功,宝宝就生病了。这时必须依靠医生帮助(用药或给宝宝加强免疫力),让“卫兵”能力增强,加强对细菌或病毒的阻截,疾病症状就轻了。相反,如果“卫兵”能力较弱,在“战斗”中不能战胜病原,病情将加重,需要更强的免疫力帮助才能从疾病中恢复。

在重症感染中,“击毙”细菌或病毒的过程对宝宝的身体消耗较大,所以最好是既能够训练免疫力“卫兵”,又不损伤身体。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宝宝要进行多方面的免疫保护,如健康饮食,规律性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不论什么结果,对宝宝的免疫力都是训练,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卫兵”会给病原强有力的“阻击”,保护身体健康。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329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