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besoo2020-01-13  181

导读:一、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二、羊水栓塞怎么护理三、分娩并发症有哪些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1、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1.1、高龄产妇:也就是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年龄愈大,发生的可能性愈大。1.2、生产次数…

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文章目录

一、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二、羊水栓塞怎么护理
三、分娩并发症有哪些

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1、哪些孕妇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1.1、高龄产妇:也就是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年龄愈大,发生的可能性愈大。

1.2、生产次数多的产妇:譬如生第三胎、第四胎甚至七八胎的产妇,生产的胎数愈多,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比率愈高。

1.3、胎盘早期剥离的病人: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胎盘早期剥离,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经由胎盘静脉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会增加。

1.4、胎儿死在子宫内的孕妇:胎儿死在子宫内的时间愈久,发生羊水栓塞症的几率愈高。

1.5、有胎儿窘迫的现象时: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也比较高。因为胎儿发生窘迫时,羊水内常有胎便,此时产痛通常都很强烈,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1.6、使用催生素催生而造成产痛非常强烈的产妇:也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2、什么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羊水栓塞可发生在足月分娩者以及妊娠10-14周钳刮术时,其发病率为2万分之一至8万分之一,其死亡率高达80%,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羊水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3.1、羊腔膜内压力过高

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收缩时,羊膜腔内的压力升高(可达100-175mmHg),且明显超过静脉压,因此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循环。

3.2、血窦开放

分娩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宫颈裂伤可使羊水通过损伤的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边缘血窦破裂时羊水也可通过破损血管或胎盘后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剖腹产或钳刮术时,羊水也可从胎盘附着处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发生羊水栓塞。

3.3、胎膜破裂

大部分羊水栓塞发生在胎膜破裂以后,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中。剖腹产时,羊水可从手术切口处进入母体血循环。

羊水栓塞怎么护理

1、专人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抢救过程中正确有效及时完成治疗计划。

2、留置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排出量和性质,及时反映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肾功能衰竭。

3、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准确地测定出血量,并观察血凝情况,特别护理应详细记录情况和24h的出入量。

4、防感染,在各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茵操作,正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防止肺部和生殖道感染。

5、配合做好实训室检查,做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凝血时间测定血样标本。

6、在反复观察动态变化中做到遵照医嘱及时反复抽血送验,及时反映异常数据。

7、产科观察护理,羊水栓塞在胎儿娩出前或刚临产而发生时,在改善母体呼吸循环功能,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后,尽快结束分娩。

分娩并发症有哪些

1、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它会引起孕妇和宝宝的死亡。子宫破裂主要发生在难产、高龄多产以及子宫动过手术或者是有损伤的孕妇。预防子宫破裂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孕妇要知道平时保健的知识,同时加强产前检查,子宫破裂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可能会引起早产、脐带脱垂以及母子感染。发生胎膜早破的期待疗法是: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肛诊与阴道检查;常用沙丁胺醇、利托君及硫酸镁等抑制剂;纠正羊水过少的问题。还可以采用终止妊娠的方法:大于三十五周的孕妇,若是宫颈成熟,可做引产;在抗感染的同时进行剖宫产。

3、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也是分娩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孕妇分娩后二十四小时阴道出血超过五百毫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恐惧,分娩时间太长,产妇体力消耗过高,还有就是胎位的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应立即止血,防止休克和感染,包括加强宫缩,立即人工剥离胎盘,及时缝合软产道等。

4、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也是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进入到了母体血循环而引起的肺栓塞、休克等一系列的症状称为羊水栓塞,是危害产妇的一大病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处理、早用肝素以及早处理妊娠子宫,同时也要提前预防,包括按时产检、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积极配合医生的处理。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3110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