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besoo2020-01-13  118

导读:一、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二、1型糖尿病的食疗方法三、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多饮多尿。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2、口腔疾病。牙齿松动、脱落,牙槽容易发生牙周炎和牙龈炎。3、视力下降…

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文章目录

一、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二、1型糖尿病的食疗方法
三、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多尿。

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2、口腔疾病。

牙齿松动、脱落,牙槽容易发生牙周炎和牙龈炎。

3、视力下降。

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手脚疼痛。

手脚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5、经常饥饿。

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6、疲乏无力。

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7、皮肤瘙痒。

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1型糖尿病的食疗方法

1、南瓜。

南瓜具有促进身体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的。每天100-300克为宜。

2、苦瓜。

苦瓜具有类胰岛素的作用,具有降低血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吃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每天200-300克为宜。

3、牛奶。

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胃肠粘膜,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30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病因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抗原异常上。

2、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一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3、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1型糖尿病病因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

1、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2、预防和控制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4、提倡膳食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

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血清胆固醇是饱和脂肪酸高水平摄人的标志。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且血清胆固醇高的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过多。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限制脂肪摄人到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

5、戒烟、限酒。

6、积极预防并治疗病毒感染。

有人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血中检测出柯萨基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的抗体,或者从死者胰岛中分离出上述病毒,提示某些病毒感染可触发1型糖尿病。避免接触对胰岛β细胞有损害的化学物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等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

7、就是进行筛选易感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前瞻性研究已证明,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64kd蛋白抗体在临床1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已存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期第一时相胰岛素释放减少。天冷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并且要防跌倒。

8、就是对于新生儿及婴儿的预防,专家建议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不吃牛奶。

因为最新研究发现新生儿喂食牛奶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牛奶蛋白刺激儿童产生抗牛血清抗体有关。据推测抗牛血清抗体对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β细胞表面蛋白起抗原抗体反应,可诱发1型糖尿病。

9、对糖尿病人来说。

注意不要自行使用鸡眼膏治疗鸡眼和胼胝,不要在公共浴室修脚,不要吸烟,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赤足行走,不要使用暖脚壶,不要使用电热毯。预防脑梗,除了把持血糖、血压、血脂、血黏等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还要加强自我保健。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2415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