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besoo2020-01-13  89

导读:一、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二、这些出汗情况要注意三、正常的汗是什么样的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1、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

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文章目录

一、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二、这些出汗情况要注意
三、正常的汗是什么样的

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1、中医解说汗腥的原因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知道了汗味腥臭可能与湿热证有关,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2、中医教你看汗液知疾病

白汗

色白属肺,白色的汗多为心肺阳虚,宗气不足所导致的。白汗有时也偶见于剧痛,如伴有胸痛、心慌气短,要警惕心绞痛。

黄汗

色黄属脾,黄色的汗是脾湿热的征兆。如果色黄而清稀,则为脾虚黄汗;色黄而黏稠则为湿热黄汗。如伴眼球黄、皮肤黄、尿黄,那就要去查肝功能,可能是肝炎或者胆部疾病。

黑汗

色黑属肾,出现黑色的汗多为肾虚的表现。如果是黑而清稀,则为心肾失调,当调补心肾以敛精气;如果是黑而黏稠,则为肾阴虚湿热之象,应当育阴清利湿热。

绿汗

色绿属胆,出现绿色的汗,提示胆精外泄,预示着可能有胆管疾病,要就医检查。糖尿病晚期也会出现绿汗,是酮中毒表现,一般预后不良。

3、汗液不同味道的原因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这些出汗情况要注意

1、夜间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2、多汗头晕——低血糖。早期的表现有多汗、颤抖、乏力、头晕和恶心。

3、黄汗——肝胆湿热。有些人出汗,衣衫上没有任何痕迹,但有一些人出汗,白色的汗衫或衬衣上留下黄色的印记。流黄汗的人往往肝胆湿热,肝火比较旺,容易发脾气。因为肝火旺会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当其随汗液排出体外时,便可出现黄汗。甚至有些人还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眼睛巩膜发黄、皮肤瘙痒、小便色黄等症状。

4、多汗消瘦——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会引起体重减轻、心跳很快或心率不齐、怕热、饿得快,吃得多等。当然,多汗也是它的一个表现,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亢奋。

5、多汗疼痛——心脏病。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会持续数分钟,疼痛有时也会放射到患者的肩膀、手臂或背部。此外,还会有呼吸困难和大量出汗的情况,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正常的汗是什么样的

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正常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黄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的组成部分,汗的产生与脏腑均有一定关系,汗出过多,可耗血伤津;反之津亏血少,汗源不足,不宜发汗。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17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