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

besoo2020-01-13  169

导读:一、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二、预防糖尿病吃水果的原则三、如何预防糖尿病发作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1、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预防糖尿病可以吃水果。研究者发现,蓝莓、西梅、苹果和雪梨等水果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着下降有关。原只水果的膳食…

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

文章目录

一、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
二、预防糖尿病吃水果的原则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发作

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

1、预防糖尿病能否吃水果

预防糖尿病可以吃水果。研究者发现,蓝莓、西梅、苹果和雪梨等水果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着下降有关。原只水果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降低餐后血糖。

但是,香蕉、葡萄等水果,在研究中被发现可助健康人降低糖尿病风险,另一边却又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对于糖代谢正常人群,水果中的植物化合物对糖尿病的预防起了主要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更大,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可用青瓜、西红柿来代替水果,并最好到营养科看看,由营养科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食谱。

2、预防糖尿病要吃原只水果

原只水果中的膳食纤维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的一个原因。水果中的纤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香蕉、桃、西瓜等水果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另一种是苹果、雪梨、橙等水果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做成果汁时果肉中的纤维会断裂、被破坏;人们在喝果汁时一般是不吃“渣”的,纤维素的摄入就更少了。

膳食纤维的好处在于,能增加人的饱腹感、延缓胃排空,无形中使人胃口变小、避免过食。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首先在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从而降低血糖、血脂。除此以外,纤维吸附在胃肠道壁上,也能从物理上相对隔绝食物,减少或延缓糖和脂肪酸的吸收。因此,有研究显示,同样的营养成分,以固体和液体的形式摄入,摄入固体后除了饱腹感更强以外,血糖、血脂升高的幅度较液体小。

3、预防糖尿病吃什么水果

苹果:苹果酸酸甜甜,虽含有糖分却不会被人体快速吸收,因而能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地吃苹果。

石榴:石榴的味道偏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的功效,特别是烦渴多饮、口干明显的糖尿病患者。

梨:梨有清热、生津、润肺的功效,咽喉痛上火的人群都喜欢用梨煲水喝。梨的含糖量相对较低,糖尿病人可以吃梨,量不多是不足以引起血糖升高的。

柚子:用柚子榨出的果汁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既能降低血糖,又能保护心血管,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吃柚子。

猕猴桃:猕猴桃从中医的角度讲,具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通淋的功效。

预防糖尿病吃水果的原则

1、两餐间吃水果

水果可以吃,但饭后、饭前吃可就不对了。吃水果要选对时机,才能避免吃后血糖上升太高。

医生建议,在两餐间加水果餐。可以选择上午10点、下午3点吃,或者安排在运动前吃,这样才不会造成血糖太大的波动。

2、选含糖量少的水果

不同品种的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不同,含糖量也不一样。因此,尽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而且含糖量少的品种,如山楂、猕猴桃、石榴、橙子、柚子、苹果、梨、葡萄。

对于容易升血糖的水果再食用时要注意减量!

3、吃水果要有度

吃水果的时候需要限量,以免能量摄入过多,也会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时候可不能贪多,每天0.1~0.2千克为好,而且应该分次食用。

如果吃了水果,应该将主食减量。比如,吃了100克的水果,在下一餐的主食就要少吃两口了。

如何预防糖尿病发作

1、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搭配非常重要,在家中一定要选用最有营养的搭配,如果外吃吃饭,要选择一些新鲜的食品以及少油煮食的绿色饭店。尽量不要喝一些汽水以及甜品。

2、选择有机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吃3~5中不同的蔬菜。注重高纤、低饱和脂肪、无转化脂肪、低精炼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

3、定期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是早期发现青少年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进行一些血糖的检测,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2型糖尿病和控制1型糖尿病;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分泌的敏感性,增加血液运行和供应胰岛素给肌肉组织。提高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148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