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功效(2)

besoo2020-01-13  154

导读: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  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  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  气微,味甘。  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河南、…

白蔹的功效(2)



  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

  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

  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

  气微,味甘。

  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西。

  此外,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份】含粘液质、淀粉等。

  【性味】苦甘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有毒。

  ④《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根块含黏质和淀粉.

  药理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细菌性痢疾 白蔹块根晒干或焙干, 研成细末, 装入胶囊, 每粒0.3g, 每次6粒, 日服3次.急性菌痢3天为1疗程, 慢性菌痢5天为1疗程.治疗140例, 急性者116例, 痊愈106例, 好转6例, 无效4例;慢性者24例, 痊愈 17例, 好转5例, 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6(8): 500〗2. 治疗化脓性皮肤病 白蔹块根90g(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 去皮研细末, 以沸水搅拌成团后, 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 外敷患处, 每日1 次, 至愈.治疗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31例, 用药后疼痛减轻, 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在炎症初期, 脓肿未形成前敷药, 效果更佳.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者加用抗生素.〖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第 1 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692〗3. 治疗手足皲裂 白蔹、白芨各30g, 大黄50g(焙黄)研粉, 冰片3g, 研极细粉, 和匀过筛, 加蜂蜜调成稠糊状.将患处洗净拭干后涂敷药膏, 每日3~5次, 以愈为度.治疗55例, 痊愈44例, 好转8例, 无效3例.轻者3~5天见效, 重者7~10天痊愈.〖黑龙江中医药 1985;(6): 48〗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060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