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

besoo2020-01-13  81

导读:一、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二、胆息肉如何预防三、胆息肉食疗方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1、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

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

文章目录

一、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
二、胆息肉如何预防
三、胆息肉食疗方

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

1、胆息肉的类型如何确诊

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

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胆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散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2、胆息肉的病因

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抑息基因,又称多肽链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在大量低下。这种致息与抑息的活性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C、单核吞噬C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改变胆囊内环境稳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进一步增强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后结合,形成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突出赘生物,称之胆囊息肉。

3、胆息肉的注意事项

要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要强调饭菜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

要吃些瘦肉、鸡、鱼(除鳗鱼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当,不宜过量。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胆息肉如何预防

1、饮食要有规律

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胆囊息肉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2、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

过量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形成胆囊息肉。其次是由于摄入大量的油脂类食物,促使胆汁成分改变,其中胆固醇与胆色素的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也随之发生改变,胆汁容易浓缩,胆囊收缩也降低了,从而形成新的胆囊息肉或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胆息肉食疗方

1、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汤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047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