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

besoo2020-01-13  154

导读:一、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1. 急性中毒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2. 急性中毒经口中毒应采取催吐、洗胃、导泻法以排除尚未吸收毒物3. 急性中毒可采取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二、什么是急性中毒三、急性中毒疾病分类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1、急性中毒清除尚未…

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

文章目录

一、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
1. 急性中毒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2. 急性中毒经口中毒应采取催吐、洗胃、导泻法以排除尚未吸收毒物
3. 急性中毒可采取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
二、什么是急性中毒
三、急性中毒疾病分类

急性中毒的救治措施

1、急性中毒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吸入性中毒应立即撤离中毒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新鲜空气,吸氧。

接触中毒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洗净皮肤。注意冲洗皮肤不要用热水以免增加毒物的吸收;毒物如遇水能发生反应,应先用干布抹去沾染物,再用水冲洗。

2、急性中毒经口中毒应采取洗胃、催吐、导泻法以排除尚未吸收毒物

洗胃是经口中毒清除未吸收毒物的主要方法,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①洗胃以服毒6小时以内最有效。对服毒6小时以上也不应放弃洗胃。②洗胃的原则:早洗、反复洗、彻底洗。③洗胃液多以清水为宜,忌用热水。④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为宜,每次洗胃液总量8000~10000ml。⑤洗胃时应注意防止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和脑水肿。⑥对深昏迷、腐蚀性中毒、挥发性烃类化学物(如汽油)口服中毒不宜洗胃。

催吐法:①适应症:口服中毒者、神志清楚。禁忌症:昏迷患者、惊厥,内服腐蚀性毒物者,肺水肿者,妊娠及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②方法:刺激咽后壁引起呕吐;③催吐药物:0.2%~0.5%硫酸酮100~250ml或10%硫酸锌200ml口服10min重复一次直至呕吐为止。

导泻:洗胃后,灌入泻药以清除肠道内毒物。一般不用油脂类泻药,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吸收。导泻常用硫酸钠或硫酸镁,15g溶于水内,口服或由胃管注入。镁离子吸收过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肾或呼吸衰竭、昏迷和磷化锌、OPI 中毒晚期者不宜使用。

3、急性中毒可采取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

复苏和支持治疗目的是保护和恢复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帮助危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对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情况。严重中毒出现心脏骤停、休克、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时,立即采取有效急救复苏措施,稳定生命体征。惊厥时,选用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阿米妥钠)或地西泮等;脑水肿时,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和地塞米松等。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什么是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和剂量作用于人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学反应和病理变化,导致机体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包括化学品药物、植物和气体等。毒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后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表现,组织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病患死亡或终身残疾。因摄入毒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症状称为中毒。摄入毒物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中毒表现者称为急性中毒。

毒物的范围很广,一些毒物对人体有剧烈毒性,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另一些毒物则在一定条件下才具备毒性,如食物、药物、维生素、氧等在平时不具备毒物特性,而在过量应用或与其他物质作用后才产生毒性。

急性中毒疾病分类

毒物品种繁多,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可分为下列几种:

1、工业性毒物: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氯气氰化物、甲醇硫化氢等。

2、农业性毒物:有机磷农药,化学除草剂,灭鼠药,化肥等。

3、药物过量中毒(poisoning):许多药物(包括中药)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地高辛,抗癫痫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动物性毒物: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5、食物性毒物: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6、植物性毒物: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7、其他: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洗涤剂,灭虫药等。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016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