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

besoo2020-01-13  146

导读:一、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二、新生儿易患疾病的护理方法三、如何预防新生儿易患疾病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1、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1.1、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

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

文章目录

一、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
二、新生儿易患疾病的护理方法
三、如何预防新生儿易患疾病

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

1、新生儿易患哪些疾病

1.1、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

1.2、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1.3、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1.4、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这种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

2、新生儿易患疾病的病因

2.1、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皮肤的创伤或感染(如脓疱疮)时细菌容易经血管进入血流,发展败血症。

2.2、脐的残端:是断脐时的创伤,要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否则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轻症为脐炎,重者可发展败血症。

2.3、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体温非但不高,反而下降,还有不吃、不哭或哭声低下,反应迟钝,体重不增,出现黄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遇到上述情况应去医院诊治,否则会贻误病情。

2.4、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IgG,使新生儿不容易得一些疾病(如麻疹)。

3、新生儿易患疾病的症状

3.1、新生儿肺炎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3.2、新生儿败血症

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3.3、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3.4、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

新生儿易患疾病的护理方法

1、新生儿室条件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立新生儿病区或在病区中设立新生儿病室。并应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朝南区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2.1、在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鼻部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2.2.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2.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右侧卧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给予俯卧时,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2.4.避免随意将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3、维持体温稳定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应有足够的保暖措施,保暖方法有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母亲“袋鼠”怀抱、热水袋、婴儿培养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

4、预防感染

4.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2、脐部的处理一般在新生儿分娩后互~2分钟内结扎,遵守无菌操作,消毒处理好脐残端。

4.3、皮肤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初步处理皮肤皱格处的血迹,擦干皮肤后给予包裹。

如何预防新生儿易患疾病

首先是要注意预防感染。新生儿卧室避免人员过多、过杂,尤其不能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进入。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时暂时将新生儿抱离房间。

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宝宝便便后应以温开水清洗臀部。每天给宝宝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褶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机体的重要门户,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在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擦拭,避免爽生粉沾染脐部,同时防止大小便弄湿脐窝。

如果脐部被尿湿,必须立即消毒。脐带一般一周左右脱落,脱落后仍然要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应认真洗手。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200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