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古方(2)

besoo2020-01-13  126

导读:五、虫吐 胃经热或寒,令虫不安,乱胃作吐。唇色热红寒白,胃不时作痛,频呕清涎。治则:辨热寒起因,热者用下述1方,寒者用2方。处方:1芜荑15克,鹤虱、苦楝根皮、胡椒、使君子肉、槟榔各30克,枯矾7克,共研细粉调糊为丸,视儿大小适量服下。2人…

小儿呕吐古方(2)



  五、虫吐 胃经热或寒,令虫不安,乱胃作吐。唇色热红寒白,胃不时作痛,频呕清涎。治则:辨热寒起因,热者用下述1方,寒者用2方。处方:1芜荑15克,鹤虱、苦楝根皮、胡椒、使君子肉、槟榔各30克,枯矾7克,共研细粉调糊为丸,视儿大小适量服下。2人参、干姜、白术(土炒)、川椒各9克,引用乌梅一个煎服。

  六、虚吐 胃气虚弱,消纳乳食受障,小儿精倦神怠,囟门煽动,睡卧露睛,频呕频吐。治则:补胃温脾。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9克,丁香3克,沉香2克,引用煨姜水煎服。

  七、实吐 多为壮实儿,偶滞致胸腹胀满,二便秘涩,痞硬疼痛,口渴思饮寒凉,吐物酸臭。治则:涤滞通塞,利二便,吐自止。处方:芒硝1.5克,生大黄2克,枳实(麸炒)、甘草(生)、厚朴(姜炒)各9克,引用生姜水煎服。

  八、寒吐 过食生冷或当风喂哺受凉,致冷吐。朝食暮吐,为不化之物,无臭无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则:温中散寒。处方:白姜3克,陈皮25克,炙甘草3克,共细末,分6次以温枣汤调服。

  九、热吐 过食煎烤之物或因乳母过食厚味,致热积儿胃,进食即吐,口渴思饮冷,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治则:清热温胆。处方:陈皮、半夏(姜制)、麦冬(去心)、枳实(麸炒)、生甘草、竹茹各7克,黄连(姜炒)1克,茯苓12克,引用灯心水煎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972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