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下垂(2)

besoo2020-01-13  162

导读: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主穴:分2组。1、水分、解垂、委中、阴谷(以上为体穴);2、肾、腰椎、尿道(以上为耳穴)。  配穴:食纳不佳加足三里,便秘加支沟或大肠(耳穴),便溏加关元,眠差加神门。  解垂穴位置:髂前上棘内3寸。  (二)治…

肾下垂(2)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主穴:分2组。1、水分、解垂、委中、阴谷(以上为体穴);2、肾、腰椎、尿道(以上为耳穴)。

  配穴:食纳不佳加足三里,便秘加支沟或大肠(耳穴),便溏加关元,眠差加神门。

  解垂穴位置:髂前上棘内3寸。

  (二)治法以主穴为主,据症加用配穴。体针一般先取水分、解垂。直刺进针,深度约1~1.5寸,得气之后,再调节针感方向,使感应向上。提肾时。用泻法。其中解垂一穴,针感明显,可向四周放射,提肾时,宜使针感向上及向外侧扩散至腰部。然后改为平补平泻法。肾脏上升时产生恶心欲吐者,加阴谷;肾脏复原后,刺委中以巩固效果,均直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

  耳针,探得敏感点后,用5分毫针刺入,留针半小时。或采用埋针或耳穴压丸法。

  体针及耳针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第二疗程起,视症状改善情况,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尿检及物理检查正常,触诊未扪及肾体。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超声波检查示肾体上升1~3厘米,尿检红细胞相对减少或消失,触诊肾体稍有上升。无效:经1~3疗程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共治128例,以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41例(32.0%),有效73例(57.1%),无效14例(10.9%),总有效率为89.1%。其中,对游走性肾下垂,虽有效果,但不易巩固[2]。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8545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