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5)

besoo2020-01-13  140

导读:(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以肢体震颤、步行前冲、言语蹇涩、面肌表情、手指内收的改善作为疗效五项指标。临床痊愈:五项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五项症状减轻50%以上;有效:五项中有二项减轻50%以上;无效:五项症状减轻不明显。共治疗95例,…

震颤麻痹(5)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以肢体震颤、步行前冲、言语蹇涩、面肌表情、手指内收的改善作为疗效五项指标。临床痊愈:五项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五项症状减轻50%以上;有效:五项中有二项减轻50%以上;无效:五项症状减轻不明显。共治疗95例,临床痊愈10例(10.5%),显效31例(32.6%),有效34例(35.8%),无效20例(21.1%)。总有效率为78.9%[7,12]。

  体针(之二)

  (一)取穴主穴:风池、完骨、天柱、哑门。

  配穴:偏于风水者加合谷、曲池;偏于痰火者加丰隆、曲池;兼见瘀血者加青灵、内关;偏于肝阴虚加太溪、三阴交。

  (二)治法用32号1.5寸毫针,完骨进针1寸,针尖向鼻尖,风池进1.2寸,针向同侧眼睛,天柱垂直进针1寸。均用捻转,平补平泻,哑门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患者头部不得前后俯仰。并在0.5~1.2寸范围内提插3次。配穴除太溪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用上法共治疗40例,显效10,好转16,无效14,有效率为65%[11]。

  【主要参考文献】
  
  [1]向日。震颤麻痹。大众针灸 1955;(2):21。

  [2]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等。头针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和震颤麻痹的初步观察。新医学(神经系统疾病副刊) 1975;(1):10。

  [3]张剑秋。震颤麻痹性瘫痪治验。上海针灸杂志 1983;(1):23。

上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8486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