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7)

besoo2020-01-13  152

导读:(1)尿量异常    ①尿量增多:口渴、尿多,昼夜尿量超过2 500毫升,谓之消渴。尿中含糖者谓之糖尿病,无糖者谓之尿崩证。多由肾阳虚损,不能化水为气,蒸腾四布使然。故景岳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人膀胱而饮一溲二…

问诊(7)



  (1)尿量异常
  
  ①尿量增多:口渴、尿多,昼夜尿量超过2 500毫升,谓之消渴。尿中含糖者谓之糖尿病,无糖者谓之尿崩证。多由肾阳虚损,不能化水为气,蒸腾四布使然。故景岳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人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指肾阳不能化水为气上升于肺),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也。”但亦不能专责肾阳不足,气虚不能固精、摄精(指谷精)也难辞其咎,两种机理并存,尤为常见。此外,一般小便清长量多,畏寒怯冷,也是肾阳亏损,肾气不因所致。

  ②尿量减少:小便昼夜少于400毫升,谓之尿少。小便少而短赤,为热盛伤津,或吐泻失水,或过汗伤津所致。若尿少而见浮肿,则是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异常,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失疏调,水液内停所致。

  (2)尿质异常
  
  ①尿浊:尿液浑浊,或白如米泔,或凝结如脂,排尿时无痛感,谓之尿浊。兼见形寒怯冷,腰膝酸软者,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脂液下流;兼见神疲食少,小腹下坠者,为脾虚气陷,气不固摄谷精,精微下泄;小儿尿如米泔,则因食积阻滞,运化失常,谷精随其水液下注前阴。所以小便浑浊,阳虚不能转化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气虚不能固摄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脾功能障碍,谷精下泄者亦有之。

  ②尿血:尿中带血,尿色变红,或夹血块,谓之血尿。兼见尿频、尿急、尿痛,为邪客肾系,气郁化热,由气人血,热迫血溢,成为血淋;兼见潮热盗汗,为痨虫侵人肾系,化热伤阴,肾水亏虚,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此为肾系自病。尿道涩痛,兼见口舌生疮,舌尖红降,为心经湿热从三焦下注前阴,热迫血溢,是心病及肾,心肾同病。兼见发热口苦脉象弦数,为肝经血热,迫血外溢,是肝病及肾,肝肾同病。小便呈洗肉水样,色淡微红,兼见面色苍白,食少神疲,为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是脾病及肾,脾肾同病。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749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