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3)

besoo2020-01-13  143

导读: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原则。清暑泄热,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常用辛凉清暑之品,不宜过用苦寒,以防化燥伤阴。益气生津,着重于助中气,养肺胃,常用甘润之品,不能过于滋腻,以防滞邪。若病久病重及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

夏季热(3)



  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原则。清暑泄热,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常用辛凉清暑之品,不宜过用苦寒,以防化燥伤阴。益气生津,着重于助中气,养肺胃,常用甘润之品,不能过于滋腻,以防滞邪。若病久病重及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炎,则宜温肾阳,清心火,佐以潜阳固涩,生津止渴,温下清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避暑降、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凉爽。

  三、分证论治
  
  1.署伤肺胃证候: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愈高,发热亦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分析:暑伤肺胃,气阴亏损。患儿禀赋不足,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故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喜饮;暑热愈盛,熏蒸愈热,热淫于内,故发热愈高,精神烦躁;肺津伤则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头额、肌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暑伤气,虽频频渴饮,而气不化水下趋膀胱,出现尿多清长;肺胃阴津被灼而损耗,故皮肤、口唇干燥。舌苔薄黄,脉数,为暑气所伤之证。

  治法:清热解暑,养阴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常用药:西瓜翠衣、荷梗解暑清热,洋参(亦可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益气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泻火,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纳呆食少,神倦者,加麦芽、白术健脾消食;烦躁明显者,加莲子心、竹叶心清心安神;如兼有外感伤暑症状者,方中去黄连、北沙参、麦冬,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如兼有湿邪,舌苔白腻者,方中去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木香、佩兰、扁豆花清暑化湿。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611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