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痹

besoo2020-01-13  86

导读:疾病概述  心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心痛彻背,如锥刺心。  心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柩·厥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

心痹

疾病概述

  心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心痛彻背,如锥刺心。

  心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柩·厥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心痛”,指的就是心痹的危重证候,倘若治疗不当,或久病失治,则予后不良,到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又有进一步论述,对本证的证治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指出主证是“心痛彻背”,命名“胸痹”,并提出了“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桂枝汤”等治疗方剂。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记载较欧州早2000余年。直至清朝中期,在世界医学史上仍处于先行地位。

  病因病理
  
  (一)外邪内侵 祖国医学认为六淫之邪皆可内侵,致发本病,但其中与本病关系较大的是寒、湿、火三气。它们都可能造成气血运行的障碍。关于寒,《素问·举痛论篇》说“寒气入经而稽迟,脉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后世医生也有“大寒触犯心君”之说。 对于湿,一般多与寒邪相结, 诱发心痹。至于火,主要指“壮火食气”即热盛导致的气虚心阳衰败。

  (二)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或精神紧张,致肝郁气滞,进而气滞血瘀,血瘀则脉不通而发本病。《古今医鉴》说:“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都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51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