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2)

besoo2020-01-13  268

导读:第二层功夫  从第一层功夫末期,有内气活动的感觉开始至第三层功夫的初期,为第二层功 夫。第二层功夫是进一步克服练拳时身体内外产生的僵劲、丢劲、顶劲和动作 不协调的现象,使内气按照拳架动作的要求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 通,内外协调一致…

详解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2)



  第二层功夫

  从第一层功夫末期,有内气活动的感觉开始至第三层功夫的初期,为第二层功 夫。第二层功夫是进一步克服练拳时身体内外产生的僵劲、丢劲、顶劲和动作 不协调的现象,使内气按照拳架动作的要求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 通,内外协调一致。

  完成第一层功夫,已经能够熟练地按逐式动作初步的要求来练习,有了内气活 动的感觉,但还不能掌握内气在体内运行,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身体各 个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相互配合的关系皆未准确地掌握,如:含胸过度则弯腰弓 背,塌腰过度则挺胸凸臀,因此必须进一步严格地要求,准确地掌握身体各个 部位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使之统一起来,达到周身相合(即 内合和外合。内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外合--手与足合、肘与 膝合、肩与髋合),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一合,开合相 承。

  其二,在练拳当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某个部位动作较快,过了,产 生顶劲;某个部位动作较慢,不及,产生丢劲,二者皆违背了太极拳的运动规 律。陈式太极拳要求一举一动都不离缠丝劲。拳论中说:“缠丝劲发源于肾, 处处皆有,无时不然”。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严格掌握缠丝法(即缠绕螺 旋的运动方法)和缠丝劲(即用缠丝法练出来的劲),需在松肩沉肘、含胸塌 腰、开髋屈膝等要求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手往里旋转,以手领肘,以肘 领肩,以肩领腰(指的是该侧的腰,实质上还是以腰为轴);手往外旋转,以 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 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背,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行 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在练拳的过程中,如果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或不得 劲之处,就可以依据缠丝劲顺遂调整一下腰腿,以求动作协调,这样即可使动 作得到纠正。所以,在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使之周身相合的同时、掌握缠 丝法和缠丝劲的运动规律,是第二层功夫练习过程中解决矛盾的手段和自我纠 正的方法。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练拳者开始学拳架,架子熟练就能感觉到内气在身体内活 动,于是很感兴趣,不会有厌倦之感。但有的进入第二层功夫,却感到没有什 么新鲜之处,同时往往对要领产生误解,掌握不准确,练起来很别扭,或者有 时候练得非常顺遂,发劲也是呼呼带风,但推手时却用不上,因此容易产生烦 闷情绪,失去信心而中断。只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处处循规蹈矩,刻苦盘架 子,把周身练成一体,一动全动,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达到在运动中不 丢不顶,任其变化、园转自如。常言道:理不明,延名师,路不清,访良友; 理明路通,持之以恒,终将成功。拳论中说:“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 用功”。又说:“只要用功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矣!”一般需四年即可完成 第二层功夫。达到一气贯通的程度,便会恍然大悟,此时练拳信心百倍,越练 兴趣越高,欲罢不能。

  第二层功夫初期的技击表现与第一层功夫的技击表现一样,实用价值不大。第 二层功夫末期已经接近第三层功夫,尚有一定的技击作用。下面按照第二层功 夫中期阶段的技击表现进行介绍(以下第三、四、五层功夫都按中期阶段的技 击表现进行介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309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