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besoo2020-01-13  141

导读:一、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1. 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2. 孩子练习咏春拳的好处3. 学咏春拳要练哪些基本功二、学咏春拳要注意什么三、咏春拳可以自学吗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1、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从儿童发育角度,不太建议9岁以下儿童,学习咏春拳。…

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文章目录

一、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1. 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2. 孩子练习咏春拳的好处
3. 学咏春拳要练哪些基本功
二、学咏春拳要注意什么
三、咏春拳可以自学吗

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1、学咏春拳的最佳年龄

从儿童发育角度,不太建议9岁以下儿童,学习咏春拳。

3岁至12岁左右的孩子,运动学习讲究先博后渊,不宜限定在单项的运动学习,而应该坚持多样性运动原则,这样能培养更加全面的运动机能。

虽然咏春的动作,不像其他运动那样单一,但儿童所需要进行锻炼的蹦跳、投掷等技能是没有的,所以,家长不宜单纯依赖咏春来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

此外,在咏春的练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转马、冲墙靶等练习,对于儿童来说,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转马若姿势不对,容易造成膝盖半月板磨损,影响将来行走,而冲墙靶,若力量控制不好或墙靶过硬,容易造成指骨及指骨间软骨的损伤。

综上,从运动发育的角度,咏春学习不宜太早,学龄前儿童不适合开展。

2、孩子练习咏春拳的好处

2.1、掌握一门自卫防身术

咏春拳是实战类武术,儿童学习咏春拳,可以有效防御越来越普遍的校园暴力,从容应对校园或社会上的一些突发性危险场景。

2.2、有效增强儿童体质

练习实战武术,体能是基本功,咏春拳也不例外。少儿练习咏春拳,在系统科学的体能训练以及咏春拳技法学习中,可以不断提升体能,有效增强体质。

2.3、提高少儿身体协调、反应能力

咏春拳的特点是攻守同时进行,左右手同时做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形成肌肉记忆,进而显着提高少儿的身体协调和反应能力。

2.4、预防和改善少儿不良体态

咏春拳的二字钳阳马步十分有助于强健脊椎,能有效帮助少儿矫正身型,纠正不良站姿坐姿,有效预防近视、驼背等不良体态。

3、学咏春拳要练哪些基本功

3.1、转马

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3.2、进马

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3.3、退马

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3.4、蛇形手

咏春拳的基本手。

3.5、连环拳

在练习这样拳法的时候需要全身与精神的放松,寻找速度感,打出速度来,毕竟咏春强调的是快,久而久之,练到家的力量和速度就会一并的体现出来了,之后再配合之前的马步进行练习。

3.6、练马力

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3.7、抓筷子

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学咏春拳要注意什么

咏春拳的套拳中,在练习动作时,不同的动作有着不同的速度要求,这不是随便无意而成,而是特意有原因而规定的,你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些不同速度的动作来练习,绝对不可搞错。

各个套拳中的动作有严格规范,特别是一些微细的动作,绝对不能马虎了事,咏春拳的精密来自于这些微细的动作变化,在教学时,老师需要经常提醒学生并且示范这些微细的不起眼的动作在搏斗中所起的重要因素。

套拳练习,特别是顺序练习,在练拳中是很重要,必须要每天练习。要养成每天都练习所有所学过的东西至少一次,即是说从你第一天学的到最后所学的都要练习。

练拳时,千万不要对着镜子。这是一个绝对错误而忽悠人的说法,对着镜会令你失去三维空间感。

练习时,呼吸要自然,不要强化呼吸。除此之外,全身肌肉也不能完全放松,而是处于一个适当的收紧状态,并且要保持一致性。松是相对崩硬肌肉而言,并不是完全放松。

咏春拳可以自学吗

许多咏春拳爱好者在拜师无门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于自学的方式。现在网上有大量的咏春拳视频,可以自由免费观看,其中不乏叶问这样的名师本人的示范,购买咏春拳的书籍也不是难事,看起来自学咏春拳的条件是万事俱备,只待有心人按图索骥便可。

咏春拳作为一门精深的拳术,一个毫无基础的习练者靠照书和光碟学习是很难真正掌握咏春拳的奥秘的,很多东西必须靠言传身授,书籍的文字表述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诀窍讲得清清楚楚的,示范光碟上的各个动作由于习练者知识的缺乏很多精微之处是很难看出来的,照书照光碟学习,大致能掌握咏春拳的大概动作就很不错了。

自学咏春拳的最高境界估计就是能把套路比划下来而不知道其中的内涵,实战中也能使用几个招式,只是每每都跟书本或者光碟上的示范一样而不知道变化,虽然能对付一般的对手,遇到身手稍微好点的对手就手忙脚乱拙于应对了。从这个意义来说,自学咏春拳最多只能略窥门径,注意我说的的是最好的程度是只能略窥门径而已,并不是说能够入门!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leya.com/read-1293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